进入市场这么多年,财富君也是深有体会,对于基金,很多投资者,尤其是理财小白,总有一种说法: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更为夸张的是,这种说法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有投资者还专门留言,晒出了自己的账单,收益确实不怎么样,但基金的收益率却是很高。财富君不仅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有这种情况存在?
带着这些疑问,财富君这次介绍的是鹏华基金“女神”基金经理陈璇淼,对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她给出了事情的真相,结果真的有点让人意外。
(1)怪圈
其实,这个事情,说来有点偶然,财富君的同事,最近一直唉声叹气,问其原因,并不是最近市场下跌导致,而是在之前,她投资的一只基金净值增长率翻倍,但自己的账户却显示亏损,为此她百思不解,甚至怀疑投资了“假基金”。
还有这样的事情?财富君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不可思议。在征得同事的同意后,她打开了自己的基金账户。确实,就在收益一栏,财富君看到的是亏损的数字,而她投资的这只基金,在同样的时间内,累计涨幅超过100%。
这到底是咋回事?财富君首先想到的,是基金数据错误。为此,还专门打开基金公司官网,进行相应数据比对,发现没有任何问题,而再看同事的账户,也是正规的基金账户,更不可能出问题。
那问题出在哪里?仔细研究同事的账户,财富君还是发现了问题,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她进行了频繁操作:
2019年4月左右,随着市场上涨,同事申购了某消费主题A基金,不过此次申购后不久市场开始调整,她便在6月份前后清仓了这只基金。此后,该基金净值一路上涨,她时隔8个月再次入场。
而在2020年4月份,她再次买入该基金,在随后的8个多月时间里,合计18次买入该基金,同时她也在不断卖出,最终“炒基”622天,25次操作为她获得了-2.6%的收益。
一个更加扎心的结果是,如果她没有频繁买卖,那么在这段时间,她的累计收益率应该是138.85%。
两相对比,原因一目了然。
财富君发现,和很多理财小白一样,她犯了同样的错误。
(2)择时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问题在普通投资者中非常常见,最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择时和追涨杀跌。
择时是把双刃剑,好的择时能力可以锦上添花,反之则会拉低回报。股市波动较大时,权益基金净值随之起伏,投资者往往在低位恐慌离场,在高位盲目追涨,最后高买低卖,影响收益。这在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中,显示95%左右的权益产品投资者,回报率都是小于基金净值增长率的。
对于追涨杀跌,这在普通投资者中也很常见,跟随短期业绩排行榜,频繁切换不同基金,盲目追逐热门主题基金,也会影响收益机会。每个基金经理有其自身风格和能力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会有所差异,不同规模、不同阶段表现也会不一样,只有拉长周期来观察,才能显示基金经理的真实实力。
有人专门做过一组对比:
X基金开放运作,成立初期净值快速上涨,但期间单位净值高位时规模快速增长,之后短期业绩迅速下滑,从客户角度看,大量客户是亏损套牢的。
Y基金三年封闭,由于封闭运作,期间产品规模稳定,客户均有大幅盈利体验。
(3)封闭
如果上面的例子,还不能说服你,那么就来看一个数据:
就在基金的季度报告和年报里,都有个数据,名叫“基金本期利润”,本期利润=基金资产本期已实现收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基金资产作为整体的浮盈情况。一般来说,我们看基金好坏,就是看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因为这个数据比较直接。
那么,基金本期利润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这个数据是说的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人没注意,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申购赎回。
如果在市场高位买入,则基金资产可能“高位扩容”,当市场出现震荡时,实际“损失”也被放大了。如果在市场低位卖出,则基金资产也可能“低位缩水”,当市场出现反弹,基金整体资产所获得的“利润”也打了折扣。
不过,有一种情况,利润增长率完全等于净值增长率,即该基金为封闭基金且于报告期内未分红,报告期内持有人赚到的钱与业绩完全一致。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吧?如何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那么最合理、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封闭,或者是在一定期限内封闭。这样的结果,就是基民高买低卖、追涨杀跌,基本就无法操作了。
有基金公司专门做过研究,对近三年主动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做了计算(2017H1-2020H1)。在全部样本内,他们发现,交易损耗较大的基金,期初规模普遍较低,而期末规模较高。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追涨杀跌,从而导致实际到手收益率下降。
另有数据显示,波动率越高的基金,交易损耗越高,即低波动的基金持有体验更好。如果按波动率将基金分组, 2014年至2019年低波动组的平均交易损耗为-2%,高波动组的平均交易损耗为-6%,低波动组的交易损耗显著低于高波动组。这也说明了较大的波动率会,对持有人的持有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也导致了基金增长与基金持有人实际收益的差异。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从赚钱效应来看,买适合自己的,“拿得住”的基金同样十分重要。
(4)陈璇淼
对于陈璇淼,作为鹏华中生代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经理阵营中为数不多的巾帼女神,很多投资者还是有些陌生。不过,如果说她是“鹏华一哥”王宗合团队的成员,那估计很多人立马就知晓了。
财富君找到的资料显示,陈璇淼于2012年7月加入鹏华基金,9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5年基金投资经验,现任鹏华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也是王宗合权益团队核心成员,目前掌管5只基金,现任资产管理规模为136.88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净值增长率238.15%。
她的投资理念,就是精选底层增长逻辑清晰的个股,坚持以行业景气度和公司业绩为导向,分散配置,争取超额收益;业绩主要源自于对行业、个股的有效精选,仓位有效性非常高。
就在她管理的基金中,有两只颇有代表性:
一只是鹏华外延成长基金,历经2016-2020年牛熊考验,凭借过硬的实力,获得“规模、业绩”双增长。其中,规模由最初接手时的4.7亿元(2016-3-31)增长至目前的44.1亿元,单只产品规模增长超10倍(2020-12-31),而从业绩来看,据银河证券显示,该基金历史多阶段净值增长率超越同类80%的产品,近1年净值增长76.05%,位居同类前19%;近2年净值增长204.60%,位居同类前8%,近3年净值增长134.91%,位居同类前11%。截至2021年1月1日,鹏华外延成长获得银河证券3年期、5年期五星,海通证券(600837,股吧)3年期、5年期五星。
另一只基金是鹏华优势企业,业绩同样表现不俗,就在过去一年、两年、三年,她同期的业绩累积涨幅为82.04%、216.22%、133.94%,最近一年净值增长率排名前13%,最近两年净值增长率排名前4%。
对于今年的判断,陈璇淼明确指出,有别于2020年“经济退、政策进”背景下估值扩张带来的市场表现,2021年在经济弱中趋稳、政策稳中有变的背景下,企业盈利有望夯实底部,而整体估值性价比已不在最优区间,2021年市场驱动力有望从“估值驱动”切换至“盈利主导”。
具体到个股层面,陈璇淼认为,聚焦具备成长性的好公司,特别是具备成长性的白马龙头股:一是商业模式顶尖的公司,组合可以长期持有,在景气度上行时,会多买一些,在行业景气度下行时,会降低一些配置;二是超级赛道中的高成长企业,这些公司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长年保持30-40%的盈利增长,估值不算便宜,但成长性确定;三是行业景气上行持续1-2年,行业格局决定了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龙头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5)“定开”利器
对于陈璇淼来说,她掌管的鹏华远见回报三年持有期基金将于3月10日正式发行,单从名称就能看得出,这是一只具有三年封闭期的基金。除去个人实力外,财富君猛然发现,陈璇淼的新基金,现在迎来多重利好。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白酒股、消费股的持续调整,很多投资者都遇到了“跌妈不认”的尴尬,如何从资产配置的角度,避免以后再次遇到类似尴尬,具有封闭期的基金产品,肯定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在近期的一只封闭期的基金发行就能看出端倪,尽管该公司规模不大,但发行第一天就冻结资金182亿,直接造就了一只爆款。
就像陈璇淼所说,很多事情其实短期都是看不清楚的,目前部分股票的估值都在比较高的位置,但是长期又是有创新高能力的状态,一旦你把考虑的时间维度拉到三年,那其实你能买的股票就已经不多了。
“在目前这个时点,看未来一年的绝对回报,我是真的看不清楚。所以我担心,比如发行一只开放式基金,可能基民没有等到这些公司创新高的那一天,就会在里面亏钱赎回。但是如果你持有三年,那你的整个投资决策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其实,陈璇淼的潜台词是,基金不同于股票,投资策略中比较忌讳频繁交易、追涨杀跌,因为高买低卖会人为增加包括交易手续费在内的投资成本,从而降低投资盈利,三年定开基金恰好能够避免这一点。
这一点在市场中早已得到证实。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公司,除了鹏华外,东证资管、睿远、中欧等,都有类似优秀的基金产品,而在基金经理层面来说,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傅鹏博,东证资管的多名基金经理,中欧基金的周蔚文等,都在三年定开基金方面颇有建树。反过来说,也正是这些曾在全市场客户中广获认同、口碑上佳、理念清晰的基金经理,才有能力推出三年定开基金,才有能力让投资者愿意拿出真金白银,与基金经理共赴一场三年之约。
而从鹏华基金内部来看,王宗合团队具有丰富的封闭式基金运作经验。从公开资料来看,王宗合团队目前有三只封闭式基金实战经验,即鹏华精选回报三年、鹏华价值共赢两年、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基金,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最近6个月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1.44%、32.92%、27.84%,而自成立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10.71%、70.55%、42.85%。单从成立一年多的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基金,就能看出追求长线回报的优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锐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