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作者|橙子? 编辑|橙子?
应对侵权,企业必须拿起知识产权作为利刃出击!
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据此前报道近期被约谈或点名的企业涉及知名车企、二手车平台、网约车平台、服装品牌、健身公司、教育机构等。
其中,车企投诉量居高不下,豪车首当其冲;二手车、网约车平台侵犯隐私,“大数据杀熟”现象频发。部分知名服装品牌涉嫌虚假宣传,质量不达标;健身公司、教育机构出现预付式骗局。此外,直播带货也是消费维权的一大重点。
在历年315曝光的消费者投诉问题中,假冒商标产品长期存在,『知产行业观察』统计了2020年部分典型假冒商标案件,发现相关产品涉及各行各业,且涉案金额惊人。
据此前上海发布的知识产权白皮书,各类知识产权犯罪中商标侵权类犯罪占比是最高的,且案件数量近几年呈增长趋势。究其根源,假冒商标犯罪门槛低、成本低、获利大。
从我们统计的假冒商标案件也可明显个看出,假冒商标的侵权对象往往是国内或国际驰名商标。我国消费升级、品牌升级大环境影响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增强,国内电商平台近几年不断开发三线以下市场,这让国内对“牌子货”相关产品需求大大增加。生产假冒商标产品迎合了市场需求,而伤害的则是正牌厂商和消费者。
从我们上表的统计中可发现,假冒商标产品有明显线上化发展趋势。
销售渠道角度,从传统电商渗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及直播电商平台。一些网红主播背后有团队支撑,团队联系假冒产品供货商,主播在直播时堂而皇之地“卖正品”;
快手、抖音等则有另外的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介绍自己的自制产品,想购买的用户通过备注加微信。虽然是自制产品,但都可用“阿玛尼”、“迪奥”、“纪梵希”等国际一线大牌的包装,贴上标签及二维码,和正品几乎完全一样。
假冒商标产品也渗透到海外代购渠道,代购人高价卖出的“海外”大牌箱包、服饰等,实为国内专业假冒商标厂商生产。
此前,有微博大V便曝光了代购卖假货的现象。
央视也曾关注代购卖假货事件,白岩松做了相关专题报道。
假冒商标产品背后已形成产业化利益链条,利用丰富便捷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很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一体化“造假产业链”。这也是统计中涉案金额动辄千万、过亿的重要原因。
面对假冒商标犯罪,各地的监管、执行部门针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打击行动一直在进行,消费者买到假货时,也可通过多种渠道投诉维权。
此外,假冒商标犯罪产业链化运作的形势下,企业更加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不管任何行业、任何产品的企业主,首先要注册主品牌商标,且注意围绕主品牌进行防御性注册,构建品牌商标护城河;主品牌之外,注意爆款产品系列名称、产品名称、及相关衍生热词的商标注册,这均是企业产品所衍生的的品牌价值,有价值就要保护。
其次,因假冒商标产品所模仿的不仅是产品图形、文字商标,还涉及模仿产品包装、产品外观设计等。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产品相关原创设计、技术等积极、及时注册专利,以防侵权行为发生时无法维权。
最后,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出击打假,发现侵权行为后积极委托知识产权机构协助维权,将假冒商标产品对自己销售渠道、产品负面等冲击降至最低。同时注意利用防伪技术对正品做好区分,并积极对自身防伪技术进行相关宣传。
15份315专题行业报告+百份大消费、新能源汽车、在线教育等行业聚焦报告,免费送了!
扫码关注公号,菜单栏回复数字“1”即可免费领取!
推推荐阅读
针注册耗子尾汁、我裂开了的“马保国们”,火不了太久..
卫龙食品要上市!从“垃圾食品”到年入50亿成为超级品牌的底层逻辑!
南极人双11销量榜首被仅有14个专利的Ubras抢走,授权经营模式走到头了?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产行业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