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关系三十而立:今年前2月贸易增32.9% 产业链携手共迎新机遇

2021-03-22 01:47: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中国和东盟迎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里,中国和东盟间的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亚太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强,产业链协作不断深入。2020年,中国对东盟货物进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东盟在2020年上半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这种势头仍在持续。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2个月,中国对东盟货物进出口额为7862亿,同比增长32.9%,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3月7日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孔子说“三十而立”,经过30年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立起了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运,立起了振兴亚洲、开创未来的共同愿景。

王毅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在受访专家看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在2020年成功签订,亚太地区的经济体将继续积极拥抱多边主义,全球的自由贸易将会受到极大的正向推动。而东盟与中国间的地缘优势,以及相互间产业链具有很强的互补和互通性,东盟与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东盟的发展潜能也将随之释放。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不断深化

回顾过去30年,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在1月份的署名文章中,回顾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几个重要时点:1991年,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幕式,中国—东盟对话进程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成为首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对话伙伴,并创造性地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8年,中国和东盟共同发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

邓锡军在文章中指出,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与东盟同舟共济、互施援手,抗疫情、促增长、保民生,带动整个东亚成为全球抗疫的示范区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尽管新冠疫情对东盟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但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东盟却表现优异,位列该区域的前列。尤其是越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越南2020年的GDP增速为2.9%,位列当年全球最高经济增速的经济体行列。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交通与物流司长饶忠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新冠疫情令亚洲经济活动一度中断,但随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经济活动。

饶忠明认为,疫情给亚洲地区的国家带来考验,但也告诉人们,亚洲国家必须团结起来,保持开放和连通,共同制定令所有人受益的解决方案。RCEP便是这些方案中的一个例证,通过达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议,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新的机会,增强商业信心并确保该地区的复苏。

RECP等协议的达成也将令本已联系紧密的中国-东盟关系迈向新的台阶。

亚洲地区的国家长期以来都是自由贸易、全球化的支持者。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随着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

在30年前,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只有80亿美元,随后则迎来几何式的增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中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额逆势强劲增长,总额达4.74万亿元人民币,按美元统计,双方贸易达6846.0亿美元,增长6.7%。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月以来,中国-东盟的累计贸易额一直保持同比正增长,这在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中“独一无二”。

大华银行外国直接投资咨询与机构合作统筹部主管张志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地缘关系和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奠定了双边长期合作的有利基础。当前的国际形势更加巩固了双边经贸合作。

张志坚分析指出,在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协议正式对所有协定成员国全面生效,使得双边农产品(000061,股吧)贸易发展成为近年的一个亮点。中国是全球电子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盟国家在该领域的合作愈发密切。

张志坚认为,除前述两个行业外,基建工程和能源类行业也是中国与东盟的长期合作领域,近年来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开拓了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与东盟在这些主要产业领域可以继续加强合作。

中国与东盟之间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也令在该区域有所布局的跨国企业的产业结构随之调整,跨国企业在该区域布局时既会考虑成本因素,也会考虑规模化下的效率、产业链的优势。

1979年成立于瑞士的尼罗陶瓷在看到亚洲市场的快速兴起后,率先在1988年落子马来西亚,随后又在东盟扩展自身业务,搭建了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尼罗集团董事总经理王观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01年时,尼罗陶瓷在中国佛山设立外包业务,20余年的时间里,佛山逐渐成为尼罗陶瓷最主要的OEM工厂基地。

饶忠明认为,亚洲市场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使得包括东盟国家和中国在内的诸多亚洲经济体能在2020年成为全球的经济亮点。而该地区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意味着强大的生产和消费基础,也为初创企业和创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随着RCEP等协议的达成,不断简化的规则也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区域价值链当中去。

数字化引领区域产业链转型升级

中国-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将在RCEP等协议的催化下加速。

越南驻华大使范星梅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亦表示,RCEP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增强了东盟的中心地位。该自贸协定为简化海关程序、制定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创造了框架,不仅为东盟内部形成生产对接的共同空间,还力推东盟与地区主要经济体形成生产对接的共同空间。

大华银行也在2021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RCEP将成为FDI进一步流入东盟的关键催化剂。例如,RCEP采用统一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将为RCEP内供应链的迁移和多样化提供大量机会。并且RCEP成员国高度融入全球价值链(GVC),占GVC贸易量(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26%。

张志坚则认为,未来企业产能布局会出现部分区域化、分散化的新形势。在产业布局变化的过程中,亚洲在全球制造业还会长期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将继续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基地。东盟与中国的地缘优势以及具有很强的互补和互通性,有助于发挥在全球供应链的差异性优势。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张志坚认为,疫情很大程度上打乱了企业精准化和零库存的传统商业运行模式,企业开始寻求更加简单、短途的供应链以及更加灵活有弹性的供应链节点。

张志坚表示,这也进一步推动东盟的产业链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疫情成为东盟迈向工业4.0的催化剂,在这方面中国-东盟可以进一步协作。

2021年1月末,首届东盟数字部长会议(ADGMIN)上发布了《东盟2025数字总体规划》,这将指引东盟2021年至2025年的数字合作。会上发表的一份声明称,与会部长期待东盟与中国加强政策协调,深化数字技术和应用等领域合作。

饶忠明指出:“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数字化,随着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逐渐加快步伐,像区块链技术等可以通过促进商务交易安全数据的交换,加速中断网络的重建。”

对企业而言,疫情令企业加速产业链的数字化。饶忠明表示,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在内的数字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企业优化运营的选择,在运输和物流领域,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仓库和运输管理系统(WTMS)来确保物流不会中断。

张志坚则表示,企业计划在东盟投资时,可以考虑建立区域平台以便更好地开拓管理区域业务和投融资调度,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是众多中国企业的首选区域中心,大华银行作为扎根新加坡的银行,以及在东盟的广泛分行网络可以协助企业立足新加坡对接东盟市场。

(作者:周智宇 编辑:李艳霞)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