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人才资源 破题乡村振兴关键痛点

2021-03-25 07:04:53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马树海 王斌

  [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年龄结构明显老化,55岁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高达33.6%。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响了一场历经八年、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中央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的平稳转型。

  脱贫地区发展面临劳动力问题

  步入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更依赖于内生、复合、优质的劳动力,但当前脱贫地区发展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

  1.乡村劳动力存在结构性困局。

  在整体脱贫以前,农村地区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长期外流,乡村留守群体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即使在脱贫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将存在一段时间,这决定了乡村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改变。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年龄结构明显老化,55岁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高达33.6%。农村流出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年龄段在20~49岁占比超过60%。

  2.已脱贫群体的发展能力仍然偏弱。

  一是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2020年全国有500万人存在返致贫风险,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口同时面临因病、因学、因残、因就业不稳、因产业失败等多种返贫致贫风险。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乡村振兴需要更加专业的在地劳动力,当前已脱贫人口尚无法完全满足专业化要求。有调研显示,2019年安徽省共认定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58万人,仅占农村常住人口的5.4%,河南省农学专业学生数量从20年前的6%下降到2019年的1.7%。三是产业带头人不足。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但脱贫地区有意愿、有能力服务乡村振兴的产业带头人极其匮乏,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3.脱贫地区吸引劳动力回流的发展环境不佳。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但对于部分已脱贫地区而言,不仅各类要素短缺,更缺乏有效吸引人才回流的制度保障、产业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特别是一些刚脱贫的乡村,一方面产业基础薄弱、后续发展思路不清,有研究发现,四川省无经营收入的行政村有5400余个,占总量的20%,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更高;另一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空心化”和“基层组织空心化”的窘境,无力招商引智,最终造成“人才空心化”的恶果。

  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突破,推动落实“三个有机衔接”:

  1.推动资源配置与劳动力回流有机衔接。

  以法律为支撑,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增强刚性约束。加快审议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在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城乡合理配置、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指导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脱贫地区,结合当地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科学合理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分级分类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劳动力回流保障服务机制,重点解决好返乡人员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土地、电力、金融、推荐展示、专项辅导等要素支持。同时,完善返乡创业服务体系、服务项目、服务规范、服务监督等措施,使返乡劳动力创业有支持、有保障、有门路。

  2.推动产业发展与内生动力激活有机衔接。

  为吸引和留住劳动力,要梳理乡村生态、土地、政策等资源,制定并发布乡村发展机会清单,吸引社会力量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针对脱贫地区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现状, 探索财政投入资金壮大集体经济新机制, 通过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注入发展资金, 鼓励其市场化运作, 滚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村民培训,更加注重种养殖大户、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土专家”等致富能手和技术人才培养。尊重和保障村民参与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分配等事项,着力解决把农民当做“局外人”“干部干、农民看”“剃头挑子一头热”等不良现象。

  3.推动乡村发展环境与人才下乡的有机衔接。

  乡镇、村“两委”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是乡村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要采取专题授课、实地考察等方式,丰富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培养前瞻思维和战略视野,提升其与引进人才、回流人才的对话能力。完善人才下乡保障政策,细化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扶持政策措施,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社保衔接等方面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马树海系成都新民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王斌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