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民痛骂,一夜凉透!这些势力为啥黑新疆棉花?

2021-03-26 07:30:00 和讯名家 

  作者| 祥燎

  来源| 金错刀(ID:ijincuodao)

  快时尚品牌已经每况愈下,H&M集团却还是选择了自己作死。

  共青团中央的一条微博把H&M集团送上了风口浪尖。

  共青团中央措辞严厉,“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痴心妄想!”

  评论区网友同样愤怒,“别指望又吃中国饭,还砸中国锅!@HM中国 滚吧!”

  很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迅速下架相关店铺和商品。

  晚些时候,央视新闻的点评更是给H&M集团判了死刑,“用抵制教训不守规矩的企业!”

  央视新闻还特意为H&M集团做了一张图,指责其“荒谬”。

  按理说,H&M在中国经营多年,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底线,却还是以身试险。

  难道真的跟钱过不去?

  恰恰相反,这一切都和利益息息相关。

  作死的H&M,结局已经注定

  回顾一下事情起因就会知道,H&M集团在中国死得不冤。

  此前,H&M集团在官方声明里称,“深切关注来自民间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报道,其中包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迫劳动和歧视少数民族宗教的指控,我们严格禁止任何类型的强迫劳动出现在我们的供应链。”

  并且表示,不再与位于XUAR(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从该地区采购产品。

  H&M集团之所以会做出“抵制新疆棉花”这一奇葩决定,是因为西方的奇葩报道。

  近些年,西方一些政府、民间社会组织和媒体,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扣上了强迫劳动和歧视少数民族宗教的帽子。

  而H&M选择相信它们,抵制“带血”的棉花。

  失去理智和判别能力的不仅是H&M。

  有网友发现,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GAP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曾出于同样的“理由”,宣布抵制新疆棉花。

  网友的回应可想而知:你抵制你的,我抵制我的。

  “爱国面前无AJ”,哪怕是深受喜爱的耐克,网友也不留余地。

  一个此前专门分享优衣库内容的博主,果断与优衣库一刀两断。

  当然,目前被骂得最惨的还是H&M,因为它最蠢最坏。

  其他品牌清楚没脸见人,悄悄抵制,H&M则是直接把那篇污蔑新疆的文章挂在官网首页,所以成了典型。

  枪打出头鸟,没多久,H&M就扛不住了。

  昨天晚上八点半,H&M中国发微博声明,但拒绝认错,表示这都是供应链的锅。

  这种甩锅行径,网友当然不会买单,骂声不止,还让它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H&M而言,退出中国市场应该是不可能退出的——中国是它在全球的第四大市场,2020财年贡献销售额达74亿人民币。

  但即使死皮赖脸待着不走,H&M往后在中国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

  以前很多人认为,国人的抵制总是虎头蛇尾,对品牌造不成实质伤害。

  实际上,从近几年看,国人抵制的杀伤力极强。

  最典型的有两个例子,杜嘉班纳和乐天集团。

  杜嘉班纳被中国抵制后,当年在线上线下的损失就超过了10亿元,造成两个创始人的财富缩水30%,双双跌出《福布斯》的2018亿万富翁榜单。

  一直到今天,杜嘉班纳都没能恢复元气。前不久,位于成都春熙路的杜嘉班旗舰店也关门大吉。

  更早之前的韩国乐天集团,倒得更干脆。

  当时乐天集团和韩国政府签署换地协议,同意转让星州高尔夫地皮,用于韩国国防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如此嚣张的乐天,不仅引起了消费者注意,消防部门也上门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发现不少隐患,一大波乐天门店停业,当年就退出了中国市场。

  如今看来,H&M也很有必要被查一查,消防问题不容松懈。

  H&M没你想得那么傻

  既然中国是H&M的重要市场,为什么它还要作死?

  很多看似不合理的选择,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目前,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几乎都在节节败退。2019年,Forever 21更是宣布退出中国,将关闭其在中国的所有门店。

  其他快时尚品牌,包括ZARA、H&M等,也不例外。早在2016财年,H&M中国区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就断崖式下滑,只有2.7%,门店数量也止步不前,至今没缓过劲来。

  这种情况下,H&M抵制新疆棉花,更像是在对部分虚伪的西方社会表态。对H&M而言,抓不住中国市场,至少要稳住国际市场。

  中国市场虽大,毕竟没有国际市场更诱人。

  H&M集团旗下的H&M、 H&M HOME、COS、Monki等七个品牌,在全球74个市场拥有超5000家门店。相比之下,排头兵H&M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仅有400多家。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表示:

  H&M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往前窜。可能是因为它在中国的销售不那么好,所占市场份额低于其他几家跨国服装品牌,更加急于讨好西方市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更不能怪中国网民对它的声讨了。它反而应该感谢中国互联网舆论场,它在这里受到了修理,更有资本去西方市场哭喊求救了。

  真不能怪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严厉。现在矛盾突出了,各国舆论场都越来越严厉,否则的话,H&M为什么不敢在最新声明中道歉?它怕西方舆论又反过来收拾它。

  为了讨好国际市场和西方舆论,H&M更是加入了一个名为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的国际性会员组织机构。

  这个组织初衷很好,比如为了保护环境,要求农民学会有效用水,会维护土壤和栖息地健康,减少使用化学物质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好的棉花”。

  它还提倡“体面劳动”,抵制童工制造的产品、抵制恶劣劳动环境的供应商等。

  不难想象,“政治正确”的BCI,在西方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BCI的成员里,涵盖了绝大多数人们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甚至一些国内品牌,为了打入国际市场,也加入了BCI。

  但渐渐地,BCI的路越走越偏。

  出于“提倡体面劳动”的原则,BCI国际官网在2020年10月21日发布声明:BCI将停止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所有现场活动。

  该公告声称:在“Better Cotton”生产区内,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该情况被发现,则被认定为违反BCI标准,可立即取消或剥夺生产许可证。

  BCI为什么要抵制新疆棉花?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已经从一个原本的非盈利组织,变成了谋求盈利的组织,因此要选择站队。

  一位从事纺织行业的知乎用户@猫少爷透露,如今的BCI可以说基本就是个骗局,一切向钱看齐。

  “要加入BCI,首先要交钱认证,然后完成课程。然后,每次出货,需要提供BCI证书时,再交一笔钱。这个费用是按照面料的用纱重量来计算。”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猫少爷

  所以向钱看齐的BCI,做出所谓抵制新疆棉花的决定,也是为了讨好西方社会,与H&M的动机一模一样。

  就像知乎用户@猫少爷所言,对它们来说,“可持续发展并不重要,可持续收钱才是重点。”

  为啥跟新疆棉花杠上了?

  如上所述,H&M、BCI这些企业和机构会抵制新疆棉花,与西方社会对新疆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会盯上新疆的棉花产业,其实也不足为奇。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棉花产量占全国87.3%!

  与此同时,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也越来越重要。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4年到2018年,我国平均植棉面积5002万亩,平均产量56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3%。

  以我国一贯的风格,在一个行业做大做强后,恨不得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冲到第一,从而彻底掌握行业话语权。

  如今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态势。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交易,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棉花交易中心了。

  这就是因为,从生产到加工再到消费,中国现在都走在了前面。

  当中国棉花的话语权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原本称王称霸的美国棉花产业,日子就不再如以前那般滋润了。

  所以说到底,他们对新疆的无端指责,归根结底是:嘴上都是主义,背地里都是生意。

  他们很清楚,摧毁新疆棉花产业,也就相当于摧毁了中国的棉花产业。

  不仅是棉花种植,对于中游的加工,下游的消费都会有莫大(博客,微博)的影响。

  去年《纽约时报》就指出,特朗普政府任何阻止(新疆)棉花进口的举措,都可能对全球服装生产商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这项新禁令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型服装品牌撤离中国。

  这也给了他们更多抹黑新疆棉花的动力。

  因此,虽然同样是棉花大国,美国不可能不知道新疆那么大的产量,全靠“强制少数民族劳动”是多么的不现实,但还是要坚持谎言。

  实际上在新疆,75%以上的棉田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新疆北部,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成以上。如果采用人工,不吃不喝不睡也干不完。

  只是在利益面前,他们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结语:

  为了利益,一些人的底线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除了棉花,美国还以同样“强制劳动”的借口,宣称停止进口新疆的番茄。

  不难猜到,新疆番茄也威胁到了美国利益。

  新疆是世界三大加工番茄产区之一,其番茄和番茄制成品质量均远高于国内外规定标准,所以远销海内外。

  据中国日报网2019年9月报道,2019年番茄产品年产量超过6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0%;2017年,新疆番茄出口占中国番茄出口的70%、世界番茄贸易额的25%!

  不得不说,新疆的棉花、番茄,着实刺痛了美国的农业。

  如果他们能知耻后勇,以更好的品质和价格夺回失地,中国不会有任何怨言,中国消费者也向来欢迎竞争。

  但他们选择了令人不耻的手段,那就别怪被国人痛骂,全民抵制了。

  不论是企业、机构还是国家,永远都没有颠倒黑白的资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