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这么热,“十四五”期间将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2021-03-29 09:07:22 零点有数科技微信号 

两会期间,“数字经济”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谈及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其中提到,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多个“数字”的连续使用勾画出了“数字中国”的未来图景,也表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都必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变革。如今,人类社会正加速向数字经济过渡,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科技也突飞猛进,蓬勃发展。回顾2014年-2020年两会政府报告,与数字科技相关的词汇和表述就曾多次出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及5G、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数字科技,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数字科技所推动发展的数字经济,如今与“数字中国”一起,放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的高度,这也意味着数字科技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成为“十四五”发展的新引擎。

两会过程中,多位人大代表围绕 “数字经济”发展进言献策,地方政府高层以及社会企业家也针对“数字中国”建设展开热烈讨论,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代表们的提案/议案和言论中,可以看到数字科技发展将正在迎来全新机遇

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融合程度加深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两会上与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发展直接相关的提案有至少35条,所涉议题主要包括:科技赋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科技与老年群体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问题和监管问题等,这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强调的内容相符合。其中,推动数字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被广泛提及,相关的提案或言论所涉行业包括农业、教育、文旅、汽车、建筑、医疗等。

表1:数字科技赋能实体产业的相关提案(部分)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数字科技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光是“十四五”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过去数年里科技行业的核心命题。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冲击之下,国内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爆发出巨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经过数年发展,我国实体产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已初步取得成效,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产业数字化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先进制造领域数字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

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与政策引导支持力度、科研技术的投入以及科技企业的活跃度等方面息息相关。如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的重大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是从国家发展规划的高度,给予数字科技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其中,尤其强调了要加强数字科技的基础研究,《纲要草案》提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到2025年达到12件等多个明确的数字指标。这无疑将激发科技企业投身数字中国建设的积极性。

可以预见,在“十四五”发展期间,数字科技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技术,更多应用场景也将被开发,数字科技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科技催生的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于实体产业更加充分地结合。

数字科技将助力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金融行业是数字科技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业的数字化、科技化,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转水平,更关系到整个数字经济发展进程。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各大代表的建言中,与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关讨论众多,所涉内容包括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完善金融消费者适当性制度等。其中最为受关注的莫过于借助数字科技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包括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升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

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提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积极推进金融科技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融合,促进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内部系统、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系统等数据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打造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监局局长田建华则指出,“受数字技术基础薄弱、金融数字化程度较低、数据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因素制约,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他建议,应当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

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得到大力发展,国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也积极应用数字科技升级服务,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原本就有困难的小微融资雪上加霜,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的带动下,很多企业也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

正是凭借数字科技的赋能,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各类新业务、新模式正逐步兴起。这些具有普惠价值的业务和模式创新让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有了更多“温度感”。

数字科技应用发展趋于规范有序化

随着数字科技与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在互联网上流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俨然成为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并将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推进彰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然而,从现实来看,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 “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的困扰。

在全球范围内,数据安全法规监管的不断强化,欧盟于 2018 年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于 2020 年实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日本于2020年6月通过修订版《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则于2020年7月和10月,陆续发布两部重磅级的法规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只有解决好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让整个数字科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对此,《纲要草案》中也提到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也针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建议内容和观点集中在构建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强化行业治理、健全数据产权制度等方面。

如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委会主委刘朝霞建议相关数据管理部门与数据安全防护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从技术层面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要提高行业自律,通过规范各应用提供方的权限使用,防止出现“数据垄断”。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则提出要把握数字经济标准制定契机,充分发挥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作用,制定数字经济标准规则。

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则建议制定网络安全预算投入,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中不能低于5%的强制性标准。尤其是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大信息化项目,如数据中心、5G、车联网等,将网络安全投入占比要提高至10%以上。保证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营。

随着国家对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和相关监管的加强,合规性问题不得不纳入企业数据安全建设考虑范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数字经济的发展,更与数字经济的每一个组成主体息息相关。过去数年,科技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对运营过程中数据安全的着力,同时也积极发展数据安全建设的产品和服务,并已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效。

业内如360政企安全集团、维择科技、安恒信息等企业,都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例如维择科技就始终以无监督机器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技术,以帮助客户能够不依赖数据标签进行具有预见性的决策分析,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风控管理,为产业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流动起来才有价值。但在使用数据时,我们既要打破数据孤岛、发挥数据价值,也要扎牢原则底线,坚守数据边界,减少对数据的过度采集与使用。而伴随着对数字安全与网络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科技企业在数据安全领域工作的推进,数据产业未来必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而以数据为核心运转要素的数字科技在与各产业的融合应用中也将趋于规范化,从而更大程度发挥技术应用潜力。

本文由【零壹财经】授权转载,作者:林泽玲

?

?

零点有数(Dataway):中国前沿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机构。深耕公共事务和商业服务的诸多领域,以第三方评估为驱动、以解决应用场景中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梳理和优化不同垂直行业的模型与算法。在数据智能时代,公司不断整合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将多源数据与公共和商业服务的垂直行业场景结合,将20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实现"经验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软件化",推进决策科学化、服务高效化。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

电话:010-53896000

邮箱:mkt@idataway.com

商务合作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零点有数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