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发布的一则主题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这部名为《爱这时代,星辰大海》的主题片,讲述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当下国人对于技术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实现远大抱负的执着。
影片所表达的“看远一点”的主题,不仅是时代变迁下国内科技领域开拓者们的心声,也同样是技术信仰下百度AI “十年磨一剑”的真实写照。
01
需要埋头错过风口,
才有时间找到未来的出口
观之整个主题片,时间线顺序穿梭,就像是几十年来国内科技行业发展的一个微缩景观,描绘出一幅时代变迁中,国内科技工作者充满开拓者精神,用技术力量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画面。
在70年代,技术是一种稀缺物品,也是国内工业发展所急需的珍贵资源,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凭借算盘,靠着对现代化强国的信念,硬生生的走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己的道路,为打造完整的工业技术门类,实现科技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80年代,中外交流逐渐增多,许多怀揣技术报国信仰的留学生,放弃海外优渥的条件回国,为国内科技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正是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的技术信仰者,对日后中国科技行业与国际接轨,以及科技实力的整体跃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到了90年代,瀛海威一句“中国距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反问,一度成为了那个时代,互联网行业先辈们孜孜不倦探索远方的动力。当时,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代表,是产业价值的“制高点”。
在国外,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在国内,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开始走进民间。
彼时,芯片、AI这些信息产业的技术“顶点”仿佛就是中国科技行业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时间来到现在,当年有着坚定技术信仰的前辈们的付出,没有被辜负。
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AI技术等领域,如今国内科技企业已经走到行业前沿,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AI科技企业正在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年科技工作者手中的算盘,也迎来了计算运力的革新——百度芯片。
算力、算法、数据是AI技术三要素,算力则是AI所需的“发动机”,是最基础的资源。在芯片领域,百度自主研发的第一代AI通用芯片已经实现量产和应用部署,量产数量已经达到了约2万片,在算力性能上,相比T4GPU提升1.5-3倍。
目前,百度自主研发的第二代AI芯片昆仑2即将量产,未来将逐步应用至AI搜索、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交通等领域,逐渐成为未来工业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
百度芯片是算力基础,深度学习框架则是算力与应用之间的连接器,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作为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百度飞桨2.0的发布,意味着我国拥有了首个自主研发、功能完备、开源开发的产业级“智能操作系统”。
目前,飞桨框架2.0版本覆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算法推荐等多个领,未来将引领国产度学习框架的发展和应用方向。
构筑自主AI全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如果说芯片是“地基”,深度学习框架是主体结构,那么AI技术的应用则是构建AI大厦成型的关键一步:最终成型。
在AI技术的应用上,百度智能云与合作伙伴为北京海淀区打造AI城市大脑,以AI技术在数字城市运营领域的深度落地,帮助海淀区通过数据去优化城市的运行方式和效率。
在四川、山东、西藏,百度与相关部门深入合作,用AI、大数据技术对卫星遥感图片进行分析,多次成功预警森林火灾……
在无人驾驶领域,百度AI驾驶技术也在不断深入落地。2017年百度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目前该平台已经逐步衍化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车联三大自动驾驶能力平台。
今年3月2日,集度汽车正式成立,百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开足马力进军汽车赛道。这意味着百度的AI自动驾驶技术,有了一个万亿规模的落地赛道。
在消费级市场,百度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也已经取得成效。
以小度智能AI为例,根据Canalys统计的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音箱的销售中,小度音箱的销量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位列全球第三。这意味在AI语音交互领域百度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数量的用户群。
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和用户习惯的形成,从C消费级市场,到万亿智能汽车赛道以及ToB、ToG的工业互联以及社会治理领域,百度AI技术的商业化图景也会进一步显现。
从头再看一遍主题片,也许不少人会发现,百度就像那个80年代,那个毅然决然要回中国的留学生,虽然埋头容易错过了风口,但也正是如此,才有时间找到未来的出口。
错过的是风口的短期价值,即将迎来的则是长期主义下的蜕变。??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技术对于百度来说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就像先辈们为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信仰一样,技术信仰深深的刻在百度的基因之中,探索进取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百度对技术价值的坚守,与资本市场的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坚守是一致的。什么是价值投资的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本质上是去寻找把握变量中的定量,去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是穿过深不见底的黑,是看见心里的光。
商业环境在不断改变,而商业中不变的定量其实就是技术的长期价值。
当下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创新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AI所展现出来的技术红利正在成为新的机遇,科技赛道也即将迎来智能化、AI化的下一个十年,接下来AI技术的价值将逐步释放。
02
百度AI战略的未来:
百度的一次机会,科技赛道的一次机遇
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写道,“技术是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它不动声色地创造了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AI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成就经济繁荣,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技术。如果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经济是一种颠覆,是一种乘数效应,那么AI技术带来的革新,是一种幂指数效应。
PC互联网颠覆的是信息流通的方式,使得人们进入信息时代的初级阶段,本质上是信息线上流通带来的信息传递效率升级。
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的信息世界开始与真实的物理世界产生更多的交互,是信息与服务的乘数效应。
比如,基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信息,人们得以在线上购买得线下的服务,于是电商、团购以及出行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技术迭代下,信息世界与真实世界交互更多了,商业效率进一步提升。
AI时代,更强调软件与硬件的融合,AI技术的底层性和通用性,也会使得数据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交互变得更多,呈现出价值网络的幂指数效应,未来也将释放出更多商业效率提升的空间。
实际上,百度不仅在AI赛道占据一席之地,更关键的是这一席之地正是AI的基础设施,是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握紧AI技术、商用入口,这也是百度AI战略的价值所在。
目前,百度AI技术在B端、G端场景不断深入,百度智能云以及AI解决方案,在金融、医疗、旅游、交通等领域逐步落地,并且,百度对外开放了270多种AI能力,服务超过200万开发者。
在基础计算能力、数据,通用算法、框架和技术方面的布局以及大量开发者和用户的支持和积累,使得百度AI商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AI技术的商业价值,也体现在AI技术本身的衍化能力上。百度AI技术的衍化能力,是构成未来百度核心商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的商业价值,在于技术能够构建起最核心的商业壁垒,并使得技术的拥有者能够在商业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比如,前几年科再奇执掌英特尔期间,相对重视供应链,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术本身的价值,这导致最近几年英特尔在与AMD的竞争中处明显处于不利竞争地位,如今基辛格出任英特尔CEO,第一要务就是找回技术上的优势。
就像布莱恩阿瑟曾经说过的:技术进化引发经济进化,经济是从它的技术中涌现出来的。
对于百度来说,也是如此,在AI技术不断落地、发展进化的过程中,百度的价值也会逐步的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如果我们能够看的更长远,把目光放到10年后、20年后甚至50年后,届时,百度AI技术上进化所引发的经济上的进化,也将进一步涌现出更多价值。这其实也是百度多年来坚持技术信仰的一种长期价值回馈。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百度的AI战略布局,对百度自己是一次机会,在百度之外,对整个科技行业而言,也是一次革命性的机遇。
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生产力工具的迭代,本质上,技术是人类能力的一种延伸。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工具的迭代,也是对生产资料的结构性重塑。
这种结构性重塑,在于AI技术创造性的把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拿出行领域来讲,网约车提升的只是供需匹配效率,但是出行成本并不比传统出租车优惠,而AI技术下,司机被取代,出行成本迎来的是结构性调整。网约车出行效率的提升就催生出来了巨头企业,那么AI时代的成本结构性颠覆,其市场潜力无需赘言。
百度AI技术在商业化上的不断深入,对整个科技行业都意义重大。未来,在AI技术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生产工具之后,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将直接产生推动。而百度占据制AI技术、产业的制高点,未来前景自然无远弗届。
尾记: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技术是生命体的第七种存在”。他认为,人类目前已定义的生命形态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而技术应是之后的新一种生命形态。
如果说技术是生命体的第七种存在,那么AI技术,则是人类生命的“第二形态”。
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AI可以重构整个行业的成本结构;一些高危行业,AI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在消费领域,AI产品的商业化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在AI技术上的深耕,不仅有有商业意义,也有更多的社会学意义。
就像视频中所说的那样“看得到的十年饮冰,看不到的难凉热血”。时代不会辜负每个看的更远的人,时代也终究会证明AI技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价值。
对于深处在时代洪流之中的我们来说,也许看远一点,看向星辰,看向未来,就能看的到许多不一样的精彩。
向善财经原创稿件,订阅号ID:IPOxscj,商务转载合作联系:a913613543,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向善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