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未来5年是中国GDP赶超美国关键时点,拼谁能“咬住”

2021-04-04 10:11:12 新浪网 

来源:人大重阳官方账号

大国竞争,拼谁能“咬住”

今天很高兴跟大家来分享我们的研究,核心内容是几个层面:

第一,从“十四五”来看当下的一些做法和形势。

第二,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角度,看我们国家今年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以及这样的一些举措对当前的形势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第三,从中长期的战略部署和规律性的变化,看今年整个的开局,哪些问题是我们需要重点把握的。

目前很多人都在问,我们下一步的投资重点到底是什么?商业机会到底在哪些地方?我想我们首先应该要了解的是“十四五”规划,因为任何一个五年规划都是中国宏观治理体系的一个核心。

更为重要的是“十四五”规划与其他的规划具有完全不一样的属性,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实现全面小康、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时点来布局,也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为关键的时候、在大国博弈最为关键的时候我们所出台的一个五年规划。

大家都知道,2015年中国GDP达到美国GDP 60%的时候,西方学者已经按照60%分界线作为战略指导,全面转变对华的战略。过去这几年是美国对华战略全面构思、全面实施的一个阶段。未来五年是什么阶段呢?很重要的是中美大国博弈,从“不对称”向“对称”阶段进行转换的关键五年,也是我们突破卡脖子问题、关键技术能够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

考验民族很重要的一个时点到了,能不能咬得住?

我们去年占美国GDP的比例是68.4%,按照最新的汇率测算,已经达到了七十一点几,估计到2025年我们会达到美国GDP的八十七点几,当然这里面不同的测算不一样,还有一些测算接近90%。

很多国际组织测算的是什么?中国按照现有的趋势,GDP总量将在2028年超过美国。

这个赶超的过程恰恰是我们最艰难的一个过程。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我们去年人均GDP是10800美元,用大数来讲,就是1.1万美元。1.1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和全世界人均GDP的水平差不多,略差一点点。去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标志性的一年,不仅GDP总量迈过了100万亿人民币的大关,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人均GDP与世界人均GDP基本拉平。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可以平视整个世界了。

去年年底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门槛值是12500美元左右。按照正常的测算,我们到2025年人均GDP将达到1.5万美元的水平。1.5万美元意味着什么?我们将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这种环境里面,我们所制订的“十四五”规划尤其重要。“十四五”与“十三五”相比较,哪些战略是新的?哪些战略是延续性的?哪些战略有新的内涵?哪些战略会对既有的行动产生冲击?我们必须在工作方案、思维体系里面有一些新的维度,这是我想给大家讲的重点。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10大趋势

1. 战略目标和路径具象化

“十四五”规划纲要里面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将“现代化”这样一个原来觉得很模糊的概念指标化、体系化,战略目标和路径具象化。

对这个具像化,大家一定要清楚具体的参数。

一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测算,目前基本的概念是什么?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位数。现在高收入国家差不多是70个,中位数在35上下的区间。35位上下最典型的就是葡萄牙,人均GDP差不多在2.3万美金的水平。

要达到这个水平,如果不考虑汇率的因素,我们的GDP增速必须要达到6%左右。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我们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就要在4.5%到4.8%的水平。最后大家一测算发现,要达到2.3万美元人均GDP的水平,未来15年,我们的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4.8%。那时候我们的人均GDP刚好翻一番。

按照这样一种测算和假设,“十四五”期间就要求我们的增长速度在5.5%到6.5%的区间,平均增长速度差不多是5.8%。

聚焦到今年,增长目标怎么来确定?怎么来进行理解?这很重要,比如今年的目标是什么?6%以上。

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是6%以上?

因为如果我们要在未来五年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现在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GDP每一年增长200美金,未来五年增长1000美金,那么到2025年将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也就是13375美金的水平。

你要稳定跨越,就要超过门槛值20%。意味着什么?你要达到差不多1.5万到1.6万美金的水平。大家就会看到怎么样?增长5.5%还真不行,因此今年确定的GDP增速目标是6%以上。

很多人都在传我们要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新发展观,我们不谈GDP了,不设定这个目标。这个认识又是错的,高质量发展依然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文章,依然要落脚到GDP的可持续增长上面。

《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速度6%以上,新增就业1100万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进出口国际收支平衡。这些指标里面,引起大家关注的主要是6%。

6%是一个底线管理,是我们进行常态化运行的一个底线。

大家知道今年美国的增长速度可能是多少?

原来大家都预计美国去年是负4、负5的增长,最近的初步核算出来是负3.5%的水平。这个月拜登已经通过了1.9万亿的疫情刺激计划,同时又在策划3万亿的基建投资和产业技术投资,加起来4.9万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GDP 25%左右的水平。

这一强刺激下来怎么样?现在IMF、OECD马上调整了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认为美国今年的GDP可能会达到6.5%。这意味着美国的GDP 实际增长在1.3万亿左右。中国6%,意味着我们不到1万亿。如果按照今年这个比较的话,中美之间的差距不是进一步缩小,而是拉开了。

大国竞争很重要的就是要咬住。这个咬住当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咬住,而是要比谁能够率先步入常态化增长。

大家看到拜登上来之后,第一个是刺激计划,第二个是疫情管控力度比想象要快。今年主要大国在疫苗注射中间,谁速度快,谁就能够全面开放。谁注射慢,谁就会被全面开放的国家带来新封锁。

因此我们有时候就讲,在去年抗疫阶段性取得伟大胜利、经济保卫战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今年的压力比去年还要大。原因是什么?一是每个人的预期都抬高了,去年企业亏损一点点无所谓,今年持续亏损,可能情绪就不一样了。二是大国博弈进入关键期,谁先复苏,谁先常态化,谁就先拔得头筹。

2. 科技自立自强,摆在了最突出位置

“十四五”规划纲要不仅将创新驱动放到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把科技自立自强放在最突出的战略位置上。

大家知道中美大国博弈产生了贸易战、技术战、人才战,以及延伸一系列的新冷战迹象,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两头在外的开放、以外触内的发展模式,要转变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上面。

国内大循环很重要的是,我们要突破卡脖子问题,要科技自立自强,解决面临的很多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国家专门出台了四个层面的计划: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我们举国体制,在国家实验室、地方创新中心、区域性创新平台上面进行全面新构建,在这上面,大家会看到所出台的政策非常多。

第二个层面是高水平人才培养。

第三个层面是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

第四个层面是在基础研发上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大家一定要看到,最近国家在产业领域的重点表述是,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防止利用科技自立自强来进行讲故事、制造新泡沫。

从去年到今年,省、市、县都在围绕着科技自立自强做文章。但是大家会看到,很多区域根本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借着科技自立自强来进行圈地,要信贷,要一系列的金融政策,特别是利用科创板做文章。目前国家正在加大一系列审核。

现在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券商、VC、基金等等都在瞄准国家战略布局,企图捕捉一系列的投资机会。这也引起大家的一些讨论,比如,一说卡脖子工程,每个企业、每个人站出来都说自己要从事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国家要求我们进入创新行业,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想去创新。这是一个误区。

不能一拥而上。但是,创新链的构建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要避免创新泡沫过度膨胀。

新一轮的科技布局,可能比前几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更严密。我觉得大家应该把科技自立自强所涉及的内容好好读一读。

3. 实体制造业是产业核心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放到产业的核心上面。

从2002年到现在,我们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百分之三十七点几,一直下降到现在百分之二十七点几。下降了接近10个点。这10个点有很复杂的原因。但是现在大家意识到怎么样?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是从产业空心化和产业泡沫化开始。

中国要想不重蹈日本出现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就呼吁我们必须要把制造业的核心抓住。

“十四五”的战略规划,目前有几个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房地产调控在“十四五”期间不可能全面放开,不可能让房地产泡沫持续下去。以“三稳”为核心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整个“十四五”的常态。大家会看到去年我们出台了“三道红线”,今年又对商业银行进行五档划分,不同档次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房地产信贷贷款要有不同的比例约束。最近对于地方的一些企业资产负债,又进行了红线管理。

大家会发现,我们目前对于房地产的管控,已经完全精准化。原来是一城一策,现在是对金融行业、对房地产自身进行全面的结构性管控。

很多人就讲,今年这么严,明年是不是会松一点点?我们看到今年宏观经济很重要的约束因素,就是对于房地产的调控进一步加码。

二是金融让利还将持续。

我们目前金融占GDP的比重,依然高达百分之七点几,房地产占六点几。这两个指标加起来在十四点几的水平,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

大家看一看整个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去年整体利润依然达到两万亿,同比正增长二点几。大家又在诟病,金融是不是今年还应该让利呢?很多大行的行长都在叫苦,但是总理已经表态了,还得持续让利。

《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在“十四五”规划里面也全面凸显。同时将制造业放在核心位置,制造业里面很重要的是什么?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同时产业链、供应链要与我们的创新链有匹配。也就是说中国在很多关键环节、重要环节要有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盈利很重要的基础。

4. “三新”思想贯穿全局

第一次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论、新发展格局”进行专门阐述,成为整个规划的总纲。

大家不要小看“三新”思想。去年8月24号总书记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专门谈到开辟中国经济新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5. “数字化”上升到重要位置

“十四五”这一次把“数字化”、“数字中国”作为一个核心,把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企业都上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面。

很多人讲原来是农业社会,然后是工业社会,现在是数字社会,它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6.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并驾齐驱

“十四五”里面,不是简单地强调城镇化,也不是简单地强调三农问题,而是把两者放在并列的位置来进行表述。这说明中国在下一步乡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方面,要有新的文章。

7. 碳中和计划产生新机会

第一次将“3060”纳入规划当中,也就是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编者注: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3060”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未来产业增长、区域布局、功能规划的一些路径,在一些能源消耗、产业布局要做出重大调整。大家最近看到各个部门都在测算,这个测算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是成本,对于很多新型企业是利润,对于很多金融和交易意味着一些新的机会。

前一阵易纲行长讲,碳达峰、碳中和产生的资金需求是上百万亿计。这里面就意味着我们围绕着碳交易、绿色金融,可能是相关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板块必须要重新考虑的战略性因素。

8. 积极应对人口问题

第一次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并且列为单独的一章,第一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原来对于“十四五”应不应该把人口生育全面放开,是一个争论的焦点。这里面的问题实际上很复杂。但是“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高人口生育政策的适应性和弹性容忍度。更重要的是,将生育政策放在减轻生育负担、激励生育上面,而不是简单在生多少个的数量上面。

大家知道这几年新生儿的增长数量急剧下降,前年下降到1400万人,去年的新生儿在1200多万,意味着少生200万人。所以中国的生育政策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老龄化。最近大家马上会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出来,大家一定要关注这次数据公布里面的细节,意味着我们可能在很多政策上面要有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未来的产业发展、商业机会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

9. 全面凸显共同富裕

全面凸显共同富裕,同时将“优化收入分配政策”单独成章。

但是这里面很复杂,收入分配涉及到大家最核心的利益。最近国家进行了一些调研,去年减税降费各种福利政策最让企业有获得感的是哪一项呢?在这几万份调研里面,给出的答案是是减少社保费用的缴纳,企业对此感受度最强烈。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国在未来十五年给出的答卷怎么样?实际上这是最考验人的。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10. 安全领域扩展

从传统的安全问题全面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进行扩展。

经济领域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技术安全、金融安全、种源安全等等。

这是一个大转折。如果你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没有看家本领,你要想跟人家谈判,那是胡扯。如果你没有一些技术性的突破,你要想在产业链上具有议价能力,也是胡扯。

因此我们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等上面的反思,就要求我们在一些战略上做出重大的调整。

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机遇

今年我们预计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还会延续,最重要的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两会”以后采取的一揽子超常规的政策效果还会持续发挥。比如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对于相关行业的财政补贴。

二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已经开始显化。

三是新发展格局所布局的十几个方面的重点工程,将在今年全面布局。全年布局的时点,实际上就是二季度。

四是全球经济复苏还会对中国的外需有一个支撑作用。

2. 挑战

中国经济今年持续向好主要是这四大原因,但是也有问题。

一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存在着强烈的不确定性。目前大家看到,很多领域大概率不会改善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拜登政府并不是早期竞选时所谈到的对关税的态度、对于相关产业的态度。恰恰相反,在关键领域特别是在技术、意识形态的领域步步为营、紧紧逼迫。

二是欧美疫情的恢复速度到底怎么样?欧美产业链和新兴国家的产业链恢复情况怎么样?

三是中国疫苗和国外疫苗竞争或者差距到底怎么样?

四是我们在一些战略上的布局,特别是前期在一些战略性的新兴行业的布局。由于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一拥而上、遍地开花,不顾科学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的项目,会不会出现新的一些烂尾现象?

因此我们讲,今年总体的一些参数依然会很好,但是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依然是很严峻的。现在看来,8%左右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对我们的整个经济带来相对较好的运行环境、运行态势。

大家也会看到,当前争论的话题还有通货膨胀。最近钱这么多,是不是会发生超级通货膨胀?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研究的结论很明确:不会!

但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毫无疑问会出现。同时在大宗商品市场上面,一些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也是会出现的。

3. 总结

这些变化,在局部和区域所带来的冲击,不可小视。我们既要有很好的判断,还要有战略定力。

第一,要从“十四五”规划看到战略重点,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与“十四五”规划里面的核心对应,看我们在哪几个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大的动作,或者一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投资、重点改革会出台。

第三,关注一些参数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世界复苏、中美谈判要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当我们把对未来的预判放到“十四五”的框架当中来进行认识,把两会的精神、“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纲要,把《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核心文件,统一起来进行理解,这样我们就有根有据,而不会过度跟随一些自媒体所做的判断。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