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男月入5万征婚被骂太自信”:谁在抬高择偶标准?

2021-04-04 21:17:19 和讯名家 

 

近日,一则征婚帖子引爆网络。据媒体报道,来自山西的张某玮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征婚帖中宣称自己月入五万,是一名斜杠青年,本职工作是大学老师,欲找一名有意在当地长期发展的姑娘恋爱结婚。然而当事人却因外貌缺乏自我管理被网友质疑“精神贫瘠”“过于自信”,是“普信男”代表。

▲图片来自网络。

据了解,张某玮清华毕业后放弃了谷歌高薪,回山西的一所二本学校任教,通过教竞赛、写程序等兼职月入五万。一年前他曾在社交平台征婚,当时因每月收入3000元被嘲笑“不配找女朋友”。然而如今月入5W了,却又有人说他形象邋遢。

因为涉及“小镇青年”、“做题家”、“从大城市回到家乡”这些具有辨识性的标签,张某玮这则征婚帖子原本就极具话题性。当然这则征婚帖之所以能触发舆论的敏感神经,还是因为一些网友对张某玮进行样貌羞辱,以及这些言论招致的另一轮更为激烈的性别争论。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争论中,一些立场鲜明、言论极端的账号背后到底是男是女,我们其实并不清楚。但是这些言论将全部的怒火引向了男性和女性两个群体,在性别对立的“堡垒”上再添“一砖”,却是显而易见的。

一些网友自然而然以性别为界限,颜值高低、收入多少为筹码,瞅准对方弱点“互扔石头”。大v下场、网友站队、口诛笔伐、唾沫横飞、相互攻讦……一则征婚帖子,带来的不是一段美满姻缘,而是一场激烈的互撕与攻击,这恐怕是当事人始料未及的。

▲当事人回应的截图。

众说纷纭中,有些观点需要厘清。

首先,婚恋市场的评价标准永远都该坚守“感情”这条最朴素的底线。两个人是否般配、是否应该走入婚姻,首先要具备的当然是感情基础。

外貌、教育背景、物质条件可以是加分项,但不宜以此对一个人“盖棺定论”。因为张某玮相貌普通、没有进行身材管理,就否定他征婚的权利,抬高择偶的判断标准,对其评头论足甚至人身攻击,逾越了公共讨论的底线。

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生活,任何对他人进行样貌羞辱的言行都应该被谴责。追求美固然是人的天性,但是,过度推崇“颜值即正义”,对样貌不佳的人动辄取笑、攻击,是对普通人生活权利的挤压。

参差不齐才是人生常态。张某玮虽然样貌普通,但是清华“姚班”(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创办的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曾就职于摩根大通、谷歌,这些履历无不在为他的优秀“背书”。一些人看不到这些,只关注外表,甚至将外表作为他的“原罪”,无疑是一叶障目,折射出来的傲慢无礼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讨论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言论故意挑动性别对立、不断抬高择偶判断标准的情绪和倾向。

自从脱口秀艺人杨笠凭借一句“有些男人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一战成名后,两性话题在舆论场上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此次征婚事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很难说一些人没有代入对“普信男”的偏见。

但其实,婚恋市场上的两性话题,原本就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一些人因为自己的某些经历就将个体感受上升到对女性或者男性群体的批判,抬高择偶的标准,乃至于煽动情绪、挑动性别对立,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而且不排除一些人以此博眼球、吸引流量。所以我们对此种言论也该保持警惕,在公共讨论中谨守底线,谨防轻易被带偏。

婚恋嫁娶原本应是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而客观上,网络征婚只能把人局限在学历、样貌、物质条件的框子里,注定无法呈现一个人鲜活的人生姿态和感情需求。我们要看到并承认这种局限性,而不能因为这种局限性就大做文章。

说到底,任何时候,互相尊重,心平气和地看到不同并包容彼此,都该是讨论两性议题的第一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京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