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栾立
[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0年国内酒类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3亿元,同比下降9.2%。 ]
近日多家酒业新零售企业公布了2020年业绩,虽然酒类消费在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冲击,但头部酒业新零售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不降反增。一直以来国内酒类流通渠道呈现“小而散”的状态,有百亿酒企但没有百亿大商,疫情下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华致酒行(300755,股吧)(300755.SZ)年报显示,2020年实现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32.2%,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16.8%,2020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冲击,华致酒行业绩增速放缓至增长15%,但从二季度开始,业绩增速回升至40%左右,与往年水平持平。
从收入结构看,华致酒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白酒,约43亿元,占到总比例的约87%,同比增长了28%,葡萄酒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3.9%,进口烈酒收入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79%。
而华致酒行2021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增速还有进一步提升,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幅为90.23%~110.68%,预计获得盈利在1.86亿元~2.06亿元之间。
华致酒行将业绩增长的原因归于电商业务的增长、门店布局及质量的提升、直供网点的销售增长以及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推广力度的增加。
而近期公布招股书冲刺创业板的酒仙网的情况也类似,2018年至2020年,酒仙网分别实现营收22.07亿元、29.97亿元、37.17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3229.16万元、8400.83万元、1.84亿元。其中2020年收入增速为24%,净利润增速则达到了119%。
酒仙网成立于2009年,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但在2017年选择了停止挂牌,而此次重新冲刺IPO的酒仙网的业务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相比于此前电商为主的业务模式,酒仙网如今也走向线上线下融合。
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开始,酒仙网开始发力线下连锁品牌,并通过大小店模式推动门店扩张,到2020年末,大店模式“酒仙网国际名酒城”的数量为549家,小店模式“酒快到”数量为348家。业务落地后的酒仙网线下收入也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2.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9亿元,占到酒仙网总收入的24%。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冲击线下消费,酒类流通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前的采访中有酒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的生意直到2020年6~7月份才开始回转。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0年国内酒类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3.3亿元,同比下降9.2%。
相比之下,头部酒业新零售企业的表现远好于市场整体水平。
白酒专家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疫情对酒业新零售企业也带来一次机遇,虽然疫情对线下酒水消费影响较大,但头部企业有着相对完善的网上销售与配送体系,并且经营多年、品牌知名度较高,业绩表现反而更稳定。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认为,在酒业聚焦核心品牌的大趋势下,头部的酒业新零售企业依然可以拿到理想的专销产品,这也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酒仙网2020年的收入中,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钓鱼台三家的销售额分别为8.6亿元、5.2亿元和1.9亿元,占酒仙网总收入的31%、18.7%和7%,但从毛利润上看,五粮液和茅台的毛利分别为9321.3万和5572.3万元,毛利率为18%和6.5%,而专销产品钓鱼台酒则实现毛利1.2亿元,远远高于前两者。
而这也让国内酒业流通“小而散”的市场格局有新一轮集中化的趋势。
一直以来,我国酒类流通行业虽然参与者数量众多,但市场较为分散。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曾透露,国内酒类零售有多个业态,包括烟酒夫妻店、连锁卖场、酒类电商和新零售等,但传统模式占到90%以上,而其中小烟酒店的数量高达400万家。
在本轮酒业发展中市场集中化的趋势明显,市场逐步向名酒企业靠拢,多个名酒企业营收已突破百亿大关,相比之下,酒业流通领域虽然已有多家大商,如华致酒行、酒仙网、1919、浙江商源等,但行业中还没有百亿级大商出现。
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酒类销售是厂方主导下的交易模式,品牌与产品均在企业强势控制之下,流通企业难以掌握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酒企对经销商管理多数会采取地域“分封制”,严禁跨区域销售,同时部分酒企招商还有一定的排他性,也让市场进一步碎片化。
蔡学飞认为,目前随着消费理性的回归,主打性价比与体验,并且借助互联网模式推广的酒业新零售企业开始重新崛起。酒类流通目前依然是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酒类流通企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