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智能化综采工区的胡珍,带着老伴来到枣庄市柴胡店镇刘村万亩梨园风景区踏春赏花,“搁以前,我们矿工出门游玩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如今,随着井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取消了夜班生产,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家人了。安全生产、体面劳动、尊严生活,我终于过上几代矿工向往的生活!”胡珍说。
胡珍告诉记者,每次升井后,矿上连胶靴烘干这种小事儿都考虑到了,设置了专门烘干设备,其他的像定制公交、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等,让职工家属享受到一条龙的贴心服务。
在百米井下的23下616工作面集控室,记者看到胡珍是这样采煤的:摁下总控台启动按钮,相隔数百米的采煤机进入自动驾驶状态,自如流畅地割煤、牵引,埋藏在地下的“乌金”如流水般通过胶带输送机涌向地面。
“一键就可以实现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自动截割、调度台启动等功能,非常智能。过去,一个工作面三四十名工人没白没黑地忙活,现在只需要三分之一人力,正规生产循环率达到95%以上,矿工在井下工作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都说安全是矿工最大的福利,现在这个‘大礼包’,我们是妥妥地拿到手了。”胡珍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是1991年入职的,那年月,靠打眼放炮从石头缝中抠煤,全凭一膀子力气用大铲子攉煤。后来,上了高档普采,用上了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使用采煤机割煤装煤,体力劳动就轻多了。现在,矿工坐在井下集控中心一键启动采煤机、智能机器人自动巡检、掘进工作面远程操控,智能化让“采煤不见人”正日渐成为现实。
查看故障日志、定位故障位置、更换损坏传感器、调整工程设置……不到5分钟,困扰工友许久的18号支架总线故障就被张鹏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这些复杂难测的故障,张工只需要动个‘微创’手术就手到病除了。智能装备工程师果然名不虚传。”在一旁的工友感叹道。
伴随采煤工人从劳动者变成技术“指挥官”,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近两年又新添了一个工种:智能装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检修的张鹏被聘为首批智能装备工程师。他是大学毕业就进入综采工区的“矿三代”,“前几年,没有人愿意到煤矿工作的,现在工作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井下技术岗位成了‘香饽饽’。”张鹏说。
为畅通大学生、高技能工人的成长通道,培养适应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高端专业人才,枣矿推行“三通道十二级台阶”选人用人模式,为张鹏们打通了“海阔凭鱼跃”的上升路径。“矿上把我们作为专家型人才重点培养,收入能达到平均水平的1.4倍至1.8倍。眼下,柴里煤矿竞聘智能装备工程师岗位非常火爆,选取率为20∶1,大家都在抢着端技术饭碗。”张鹏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
(责任编辑:冯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