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尤其如此。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以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才能激发职业教育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有效融合,是进一步拓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渠道。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中途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全民教育。以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要重点面向乡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等年轻学生群体开展,鼓励好学的青少年、动手能力强的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促使年轻人持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加大政策和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向乡村人口集中地区延伸。面向未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集聚政策红利,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宣传表彰力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样就能有效鼓励本地学生就地入学、在本地就业,同时也可依托职业院校的技术力量,对当地农民、职工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
树立正确人才观,积极营造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社会偏见,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不了解职业教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对此,要大力引导社会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作者:杨汉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