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撕芯裂肺”

2021-04-18 19:17:29 格隆汇 

美国车厂“芯”慌意乱,搞得大领导都坐不住了,亲自抓了一批半导体老板到白宫开会,手里挥舞着硅片,软硬兼施地要求他们要到美国设厂,解决缺芯危机。

很多人在嘲笑美国咎由自取,对中国的禁运,打得全球芯片产业链乱七八糟,加上疫情黑天鹅、新兴产业的抢单,最终导致了汽车业史上最严重的缺芯危机,而作为汽车业大国,美国首当其冲。

嘲笑归嘲笑,我们不可以低估这位华盛顿最资深的政客、身经百战的美国总统,政治人物最擅长的一招,就是顺风取势,借力打力

拜登今次的喊话,绝非只是为了美国汽车业,实际上他也是在利用这次危机,为更宏大的计划推波助澜,而这个计划要指向的,只有一个——中国。

1

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不变的是什么?

2008年之前,美国欣欣向荣,享受了将近20年的大繁荣,比起1920年代的大咆哮时代,也不逊色。

造就这波大繁荣的,有三个最重要的推力,第一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没了最大的敌人,可以专心致志搞经济,大量的军费可以转化为经济投入;第二是井喷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如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第三是全球化和中国深度纳入美国为首的贸易体系,提供大量廉价的经济资源,帮助美国降低经济成本。

于是,史上最庞大的产业转移开始了,表现为美国(或者为对美贸易)的大量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因此成了世界工厂。但这种转移也间接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产业空心化、同时又过度金融化的美国最终尝到了苦头。

于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的口号,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你花了几十年才搬走的,怎么可能明天就搬回来?

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决策,犹如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华盛顿的精英们,上至总统,下至议员,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这其实也为后面几任总统“指派”了工作任务,能够四年浇水、四年开花、再四年结果,就很不错了。

于是,有了后来的美国总统经常把制造业大佬们拉到白宫开会,询问把厂子搬回美国要多久,制定并出台各种“回迁”奖励,大喊“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口号等等。

其实,不管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亦或是现在的拜登,都在干着同一件事,就是让海外的制造业迁回美国,而这个回迁的始发地,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在相当长的年份里,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美国公司扎堆的海外制造业基地。

这其实是美国自救,也是围堵中国,维持美式霸权的不二选择。

从过去几任总统的做法看,他们是不会看得上衣服鞋袜这种低端产业的,难赚钱不说,就是美国工人的薪水和福利,也分分钟拖垮这些产业的毛利,当然出于战略打压的需要,他们也不希望中国继续做,所以找了越南接盘。

他们看得上眼的,首先得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样才可以有可观利润率,从而保证美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让美国梦继续光芒照万代,所以他们三天两头找上苹果公司,软的硬来的都来,目的就是让苹果把生产线迁回美国。

2017年,特朗普成功说服郭台铭到美国投资,计划4年内投资100亿美元,生产10.5代液晶显示屏,解决13000美国人就业,并以此作为“制造业回归美国”的象征,情到浓时甚至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迹”。

而这一次汽车缺芯,对拜登总统而言,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工业和电子业的核心部件,美国将其视为卡住中国脖子的利器,并已经显示出杀伤力。

如果能够借机把芯片厂迁回美国,不仅可以补足美国半导体短板,而且趁机削弱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实力,这将是拜登任期内最值得炫耀的政绩之一,也是围堵中国工作的大“业绩”。

2

美国为何非要制造业从中国回归?

当今世界,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明显,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野蛮一点的,通过战争手段,文明一点,或者说阴险一点的,是政治和经济手段。

像中美这样的大国,战争一般就是说说而已,真正打起来的机会不大,原因无他,就是你有核弹,我也有,你有氢弹,我也有,你能毁灭我几十次,我也能毁灭你几次,稍微用一下脑袋都能明白,打起来不划算,所以顶多也就是拉点舰队在外海亮一亮相,像模像样地搞点军事演习,敲打一下对方。

所以,斗争的重点还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政治上拉拢盟友,指责甚至孤立对方,相比起来,经济上切断联系,实施封锁,让对方“没饭吃”,这才是杀手锏。

理由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政府,经济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民心向着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能够让民众“吃饱饭”,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更是如此,一旦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危机,民众“吃不饱饭”,就有可能危及朝政,过去几千年朝代的崩溃和轮换,底层逻辑都离不开这一点。

在经济斗争上,美国向来玩得666。所以,如何在经济上打击中国,让中国经济失速,成为围堵中国的战略重点。美国人想到的是一石二鸟之计,就是让中国的制造业回流美国。

为什么美国人就这么笃信这一招能够奏效?

历史给出过答案。

1920年代,当苏联成立时,美国也扶持过它。当然,支持和自己社会制度完全相反的国家,也是鉴于当时的世界格局做出的战略决策,因为美国希望削弱英法,让自己成为新霸主;到了1930年代,出于应对经济危机、输出过剩产能的需要,美国加大了对苏联的扶持,大量输出科技、资本、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二次世界大战,美苏是盟友,为战胜共同的敌人德国,美国更要支持苏联。

一而再,再而三的支持苏联,最终把苏联培养成仅次于自己的工业国,而战斗民族最终走向了美国的对立面,成为美国最强大的敌人,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忌惮的钢铁洪流。

但是,苏联人最终在西方的经济封锁下,失去活力,民众也一步步被逼到“吃不饱饭”的境地,红色帝国轰然倒塌,曾经的钢铁洪流,变成一堆堆破铜烂铁。

显然,冷战的胜利,给了美国人信心,也给了美国经验。面对现在的中国,他们也希望如法炮制。

要知道,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实际就是向美国及其盟友体系开放,由于存在共同的战略利益--遏制苏联,以及各自的经济利益--中国需要摆脱穷帽子,美国需要找到新的低成本制造基地和新市场,双方合作愉快。

改革开放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制造业流入,由此带动的就业、基础设施、对外贸易、科学技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时至今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底层根基不是房地产,也不是互联网,而是制造业,经济学界喜欢称之为中国供应链。

咋一看,是不是有几分当年美国扶持苏联的味道?

所以,从底层逻辑上讲,把制造业都抽走,等于撕掉中国的心,裂掉中国的肺,说不定当年的胜利,可以再来一遍。

3

美国的如意算盘真的能奏效?

我无意质疑白宫精英们的战略眼光,也自认为智商不在他们那个档次,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在表明,如果逼迫制造业从中国回流美国,就能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恐怕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首先,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5个字可以概括:做生意赚钱。面对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即使是美国,也会禁不住流口水,中国有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劳动力相对成本优势仍在,要美国的资本家们不来中国做生意,不在中国设厂,那是违反经济规律的事,美国政客想封锁,美国资本家可不一定同意。

第二,西方不断做舆论渲染,把中国比喻成第二个“苏联”,是西方世界公敌。但实际上,中国和老毛子,有着本质的区别。

美国之所以要跟苏联干到底,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苏联强烈地对外扩张野心,赫鲁晓夫当年说的狂语:“我们要埋葬你们。”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变成了“三天踏平欧洲”。美国把这些归因于战斗民族骨子里流淌着蒙古血液,蒙古人的扩张基因又来自于游牧民族对于水草的追逐,说白了就是生存本能,所以苏联的扩张野心是与生俱来。

中华民族是农耕为主的民族,安土重迁才是民族性,而且,中国的疆域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定型,地域足够大,人口足够多,资源也说不上匮乏,请问如苏联般强烈的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从哪里来?

最后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人好学,并且把西方的生意经学得666,既然大家都会做生意,那打起生意战来,就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你有封锁,我有反封锁,即使你把厂子搬回去,我们还可以自己建,时间可能长一点,进展可能艰苦一点,但是有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不一定完全没有赢面。当然,如果双方愿意放下分歧,继续合作,那更好。

苏联人当年经济崩溃,当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战斗民族只是拳头厉害,做生意却很烂,今天的中国人,显然不是当年的苏联人。

所以,美国可以逼迫芯片厂搬回美国,也可以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但主力很可能是原本进口到美国的那部分,而在中国的生意,大概率还是会留在中国,除非,在中国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更不能夜郎自大。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下,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已经一览无遗,尤其是周末刚传出的美日联合声明,让我们看到拜登要联合“朋友圈”一起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

持久战,打的就是谁能撑到最后,因为时间越长,越容易暴露缺点,也越容易弹尽粮绝,所以长久的战略定力,或许才是决胜关键。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