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与大爱送到千家万户——走近“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2021-04-19 14:44:29 和讯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总有这样一群人,无论大事小情,他们都要去管、都要去办。他们,就是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城乡社区工作者。

近日,中宣部、民政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在他们心里,自己是居民群众的倾听者、守护者;在他们眼里,居民群众不是外人而是亲人。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奉献,把温暖播撒在社区每一个角落。

用心用情播撒关爱

在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吉祥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绳桂玲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社区好闺女。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容易忽视健康问题,绳桂玲每天不管多忙,都定好闹钟,按时给老人们打上一通电话,定期上门探望。

独居老人邢阿姨,2014年被查出患肺癌晚期,她不仅因治疗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积蓄,之后更是因为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

得知这一情况后,绳桂玲立刻送邢阿姨去医院并主动垫付了挂号费、检查费。尽管绳桂玲自己家中也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但邢阿姨住院期间,绳桂玲仍坚持每天为邢阿姨送饭送水。这一照顾,就是整整4个月。

2019年,邢阿姨决定卖掉房子,搬去养老院生活。临走时,她拉着绳桂玲的手,激动地说:“你虽然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是对我的爱却胜似亲生女儿。”

共同播撒亲情的,还有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

智力残疾女孩李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离家出走,母女俩靠低保和捡破烂过日子。不幸的是,李丹19岁那年,妈妈突发脑出血去世,李丹成了孤儿。

知道这一情况后,刘娟来到李丹面前说:“去我家吧,我做你的妈妈。”从这一天起,李丹有了新妈妈。

一开始,刘娟的家人不理解她。刘娟说,“经历不幸、遭遇打击后,最需要有人拉一把。我是社区的干部,社区群众也是我的亲人,我怎能不管呢?”听完以后,刘娟的家人深受触动,成为她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要用责任与担当、温暖与友爱打开更多社区居民的心灵之窗。”刘娟说。

离群众多近,对群众就有多亲

凭着一双腿往返10多万公里山路,为山里老人背负运送八余吨物资,穿坏了上百双草鞋……十多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安家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宽坪供电所安全监督员宁启水用一双“铁腿”,为山区群众送去了温暖。

自1999年参加工作后,宁启水承担了商洛市4个条件最为艰苦且不通公路的山村的抄表、收费和线路维护等工作。486个用户散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去一趟来回近百公里。

每次上山,山里人常用的背篓就没离开过宁启水的肩膀。背篓里除电工器具外,还有为困难群众捎带的油盐酱醋、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

住在万佛山顶的盛庆全老人,一年难得下一次山,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宁启水背上来的。盛庆全说:“这些年多亏了宁启水,他每次来都问我家里还需要什么。地里栽的菜秧子、吃饭用的油和盐,都是他给背上来的。”

尽管很多人劝她离开,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80后女孩杨宁心里,自己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江门村的土地:“每一天我都有被村民们需要的感觉。我为我的坚守感到自豪!”

记得到村子后不久,杨宁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村里无人管护,手脏脸脏,这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杨宁心中十分焦急。于是她筹划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孩子们学习、一起玩游戏、进行心理疏导,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此外,杨宁还特别关爱特困户:贫困户梁海春因病瘫痪在床,家里有3个小孩读书,生活十分困难。杨宁连续6年资助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残疾老人潘健强卧病在床,无人照顾。杨宁便带他到医院看病,还专门到县城为他买来药品……

“能实实在在帮助到一个农村家庭,让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别人眼中的“苦日子”,杨宁却格外珍惜。

勇当带头人,甘当“忙碌人”

多年来,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始终致力于把当地的群众都带富。

2005年,在外打拼20年、已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裴春亮,毅然回到家乡裴寨村。面对乡亲们渴望脱贫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发出“乡亲不富誓不休”的誓言。

裴春亮首先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起,捐资3000万元,无偿为全村村民建造新居,让全村153户595名群众住进了整洁美观、功能齐全的新房子。同时,他又带领党员群众兴建钢架地温大棚、玻璃日光温室等750余座,成立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使每亩土地年收益从五六百元增加到五六万元,有的甚至达到十多万元。

裴春亮还创新电商扶贫方式、筹建电商扶贫大厦,推动3000家淘宝商户在裴寨落地生根,带动贫困户家家“网上淘金”、户户“线上脱贫”。

从事社区工作6年多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华磊,努力挥洒青春热血,当好服务社区的“忙碌人”。

针对社区老人的不同文化需求,她挖掘有文艺特长的党员,组建十余支文体团队。团队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也让居民们走进了社区大家。

为更好地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华磊动员社区达人黄阿姨担任组长,建立一支“快乐老宝贝”团队。黄阿姨带领“老宝贝”们每天两次定时定点开展健身活动。平时哪位老人没来锻炼,团队成员便会上门探望关心;较年轻的老人主动帮年长的老人带菜;成员们烹饪的美食都会一同分享。

为满足社区中青年的需求,华磊又建立了社区足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又根据小朋友的需求建立亲子群,开展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活动。

此外,作为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华磊和队员们还不定期组织青年宣讲团通过室内讲座、户外路演等方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阶段社区成员,开展分众化、有针对性的宣传。

心有温度,行有力度。这位80后女孩,正以群众的需求期盼为导向,在社区大家庭中绽放青春。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9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