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清华 青春之中国

2021-04-21 20:42:43 和讯  央视网

  

四月的清华园,紫荆芳菲、绿影婆娑。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到清华大学考察。这是离开学校时,习近平同师生们挥手致意。

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看望正在训练中的校篮球运动员、考察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和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清华 “学长”习近平为母校110周年校庆送上祝福,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勾画蓝图。

110年前,清华诞生于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中。自建校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耻不如人”的不屈品格就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培育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教书育人特色,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参与“两弹一星”、密云水库等重大工程,承担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设计,创造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等重要成果,全力推进抗疫科研攻关……清华大学,成就斐然。

△近日,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和研究生校史讲解队组织志愿者,为“党在清华园”系列展览提供讲解志愿服务。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重点谈到“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命题。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次在清华大学考察,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

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坚持开放合作。

再过十几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校园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深情寄语当代中国青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赴高校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叮嘱大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2021年4月10日,三千余名清华师生、校友相聚清华园,用奔跑庆祝建校110周年。

在清华大学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时,习近平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面对体育馆内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习近平勉励大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牢记总书记嘱托,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广大青年重任在肩。

在清华大学主楼,习近平先后考察了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和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

习近平听取了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高人文社会学科教育研究水平等情况介绍。对清华大学取得的成绩,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

△清华大学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

创新,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勇于创新创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望。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这次“清华行”,习近平鼓励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今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在上个月《求是》杂志发表的《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此次考察中,总书记明确提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青春之清华,青春之中国!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我国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必将创造更加耀眼的发展成就。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张亚楠

视觉丨杨丽璇

校对丨栾熙彦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