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小米华为造车:学习百度好榜样

2021-04-23 09:46:04 异观财经 微信号 

出 品 | 异观财经

作 者 | 鬼神前鬼

最近,造车那叫一个“热”。滴滴、小米、华为、大疆等众多企业纷纷加入造车“大军”。

可以说,2021年新一波造车热潮始于百度,在小米宣布造车后达到一波高峰,随后势能又进一步加磅,滴滴、大疆也宣布入场,一直秘而不宣的华为汽车最近也有了标准口径:不造车,而是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说白了也只是个“口径”问题,就好比别人开店卖包子,你非说你只是个做馅儿的,本质上还是一码事——所以结论是明摆着的,这些巨头公司已经在同一层了。?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几家大公司下场造车的处境诉求都有所不同,但策略却同时指向了百度之前打的样。不过要谈清楚“共性”,先得从“差异”切入,先从前半句的不同说起。

小米出手的好处是“声势大”。究其原因是流传出来的那张华夏同学会的照片,看看照片上的名字吧,除了雷军,还有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王兴沈南鹏、程维、余凯、鲁伟鼎。再加上雷军一贯作为代言人,把自己顶在前头吆喝“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滴滴优点是“决策快”。急的点主要源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目标是IPO,不论是去年的社区团购还是今年的造车都很急迫,但急迫的另一面就是效率,决策就果断,程维去参加完雷军聚会,造车的消息也恰好经媒体传了出来。

极狐是“姿态高”,虽然面子上半推半就,但里子清楚得很,做起传播来也毫不手软,上来就敢拿自己碰瓷龙头特斯拉,就比如徐志军说的那句话:“华为的自动驾驶比特斯拉好很多。”

大疆则是“卡点卡得准”。其实主打无人机的大疆跑来推“车载产品”不算意外,反而是选择的时机很好,卡在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时刻,并且在车展前夕。

值得一提的是,反倒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十几年,并花费了数年应付华尔街,最终被资本市场“买单”的百度,显得没有那么聒噪,声量小的有些异常。

在官宣入局造车的众多企业中,恐怕只有百度才能把从AI技术到自动驾驶再到造车的闭环说清楚,这也是百度被资本市场认可的原因所在。

“资本市场的反应”这一点的意义很多时候是被轻视的,就入场的第二波造车新势力而言,如今谈造车谈的都是尚未落地的概念。那么概念和概念的不同,只有一个评判标准:有没有人买单。从这个意义上看,滴滴华为大疆没上市,小米股价没反应,关于造车,唯一一个从公司战略层面被印证为“正确可行”了的,目前可以说只有百度。

换句话说,面对难题,其他公司都在着手演算第一步,但当下只有百度提出了解法。而且是几年前就提出的解法,只是到今年才获得市场投资者用钱投票的认同。

这一点从百度二次上市的时候,李彦宏接受采访的话就能看出来。当时彭博问百度股价已经逼近历史最高点,是否因为投资者认可了百度将重心放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芯片上的战略。李彦宏的回答是,“我觉得百度的战略在过去两三年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市场需要时间来认识”。

这句话很好理解,关键的信息是“没有太大变化”,就是说,百度早在2010年布局AI,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到推出平台Apollo,再到2020年财报上公布进展的昆仑芯片,每一步都对,但每一步都没有在当时得到正确的市场反馈。也就是说,百度的策略是既定的,付出的成本是时间——走在最前边,必然要付出教育市场的成本。

换句话说,互联网公司应该采用怎样的造车策略,百度已经替中国互联网公司付过门票钱了。

当下入场刚刚开始讲PPT的各家互联网巨头,首先应该做的是放下自我,认真抄作业。毕竟造车是个过于复杂,不确定性极强的赛道,尤其是考虑到参赛者众多,市场再次进入混战局面,未来必然会有大量被淘汰出局者,也必将再次形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大公司放弃押注心态,务实求稳才是正道。

就拿面临IPO关口的滴滴来说,它的诉求很明确,就是在挂牌之前给出那道题的“解法”,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抄百度的作业,所以在抛出造车传闻之后,很快已有消息称滴滴将目标估值上调至1000亿美元。

滴滴在讲什么故事?在造车之前,很多大公司基于汽车讲的都是“平台”故事,百度是从Apollo平台切入的,时间是2017年,随后Apollo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滴滴此前也一样是讲“平台”,但和基于技术优势的百度从自动驾驶切入不同,滴滴当时的想法是产业链,因此联合北汽、比亚迪(002594,股吧)、宁德时代(300750,股吧)等31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推出洪流联盟,希望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平台”。

但如今造车的硬条件有哪些?数数便知道,包括软硬件协同、三电技术(电池、电驱、电控)、芯片、操作系统、智能驾驶,以及钱。所以对滴滴来说,此前的产业平台解决不了核心问题,整车、供应链还是要依赖合作方,自己的故事还得学习百度从技术谈起。因此在车展第一天,滴滴抛出的是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直指自动驾驶车队。

滴滴此前有洪流联盟,有D1,对于需不需要自己造车这项决策,程维与李彦宏面对的决策处境是类似的,但除了出牌次序之外,百度的表现显然也是给程维吃了定心丸。

滴滴当然还有不少问题,启动时间晚,财务紧,技术弱。业内人士对异观财经表示,自动驾驶的数据收集基于传感器,滴滴车上的数据对自动驾驶来说很可能是无效的,因为入口不是传感器。

如果拿滴滴跟百度做个比对的话,除了技术差异,核心差异是企业战略。滴滴在求变,从出行到社区电商再到造车,而百度实际上已有2-3年战略稳定,此前只是在等市场。

滴滴已经没有选择了,而小米入场也面对同样的抄作业的问题。

当然雷军会说手握智能生态链,早就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但当股东和做公司毕竟是两回事。小米当然是有关于加大投入的觉悟,不然也不会在发布会上尤其强调“钞能力”,雷军喊出的预算是“首年100亿人民币,十年100亿美元”。

雷军还是失了一招。几天之后,李彦宏在采访里坦言,很多人低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百度仅去年一年就投入了200亿。”按李彦宏那次采访的说法来衡量,雷军给出十年的周期也过于乐观了,“这(造车)可能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长期投入。”

百度从1月份宣布造车至今大约一百天,百度这份作业的框架越来越清楚了,从自动驾驶,到与吉利合作,加上之前的昆仑芯片,100天的时间里,百度造车完成了公司注册、CEO及核心团队搭建乃至中国总部选址……就其他造车企业来说,抄作业与其说是策略,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

百度手里自然也没有关于终局的解法,至多是“领先一步”,但从几年前造车新势力三家抱团开始,造车赛道里的玩家就有了合作大于竞争的觉悟。

问题是,似乎只有华为不这么认为。客观地说,在第二波造车赛道上,除了百度,华为是另一个相对被看好的竞赛者。但华为的问题正是在于态度,不然为什么王兴会语带讥讽地说“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可删)

王兴所说的忽悠,指的就是华为对于业务的态度,很简单的一个“造车”,华为三番五次地反对这个概念,甚至去年还在公司里重申,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但现实却是直指龙头车企,在营销里不断碰瓷特斯拉,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谈到极狐新车的自动驾驶的时候,自信地说,“这比特斯拉要厉害很多”。明明已经开始卖车,却仍然咬死不承认造车。或许可以认为华为是在为企业战略和营销口径寻找差异化,但问题在于,华为对内对外的攻击性和竞争性是不是太强了一点?

看看雷军入场时候的华夏同学会,上来就对同业展示了友善合作的态度。当时也有媒体认为这是很良性的“抱团”的策略。尤其是考虑到造车产业距离零和竞争的格局还远得很,华为最近一系列操作就显得格局不高。当然格局高不高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市场角色,华为究竟准备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即便三年后几家头部公司的产品投放市场,产能的释放也需要过程,头部几家智能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最快也要几年后才能摆的上台面。即便基于终局判断的差异,当下诉求的不同不能形成有效抱团,但至少也应该养成抄作业的习惯——或者说,拿出务实的态度来。

-?精彩阅读?-

▽▽▽

趣店|乐信|360金融|捷信|微贷网|品钛|平安普惠

美团|百度|搜狗|爱奇艺|腾讯音乐|猎豹移动|蔚来汽车|趣头条

瑞幸咖啡|新氧|猫眼娱乐|新东方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