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让创作者"走"向台前

2021-04-26 22:38:10 和讯名家 

作者 | 伊页  编辑 | 明非

今天,有海,有艺术,有生活,阿那亚的黄金海岸畔,百度正在举办移动生态万象大会。过去一年,百度App月活用户达到 5.6 亿,百家号创作者规模达到 420 万,智能小程序数达到 66 万。

百度健康每天服务用户超过 1 亿,好看视频在泛知识短视频领域也位居行业前列。

基础开放平台、重点垂类领域,一横多纵,形成X+Y布局,基于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打造出一套服务化、人格化的生态体系。

面向创作者,短视频“轻知计划”助力创作者十亿收益;大健康“医+计划”“商家赋能计划”“百城百院计划”三驾马车齐驱;直播电商 “2021扶持计划”上亿流量、亿万补贴、零佣金赋能等。

在国家鼓励互联网新经济的当下,创作者们和平台有着怎么依存方式?值得一探。

新经济注入新动能

衣服摊、杂货铺、小吃一条街,这是传统的“地摊经济”,疫情后曾火爆一时。

社群微商、视频主播、网络文学写手,这是“Z世代”的新职业选择,趋势愈演愈烈。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曾报道,中国灵活就业人数规模达到2亿人左右,2020年灵活就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6.4%,我国目前有7800万人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实现了就业,2020年全年灵活就业平台融资额整体超过300亿元。

去年的“地摊经济”刮风般地来去匆匆,更像是一场对历史的告别和再启程,新的舞台注定属于线上经济、移动平台以及未来。

但永恒不变的,是生机根植于土壤的客观规律。

以前的个体经营需要市场管理和政策支持,如今的内容、服务创作者们,更离不开社会的认可、线上平台生态的帮扶。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活跃消费市场,促进扩大就业的意见》;不久前,总理也在记者会上发言,明确要保障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万象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人沈抖,提出“服务化”和“人格化”两大核心战略方针,其中一大重点,便是实现创作者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服务化”即打造服务闭环,人们来到百度平台,寻求答疑解惑之时,与之相关的价值服务,就能即时呈现;

“人格化”则是把内容、服务的创作者们推到平台之前,消除冰冷的人机交互,还原真实的价值服务体验。

百度一下,得到的不再只是“你就知道”,而是“生活更好”。

百度移动生态,尝试利用入口和连接,重构平台与创作者的关系,为新时代下的“毛细血管经济”注入动能。

创作者站在新路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诞生于技术革命中的互联网行业,百度当然也是一家技术公司,21年的技术理想,正是百度扶持创作者移动生态繁荣的底气和根源。

这些创作者的先辈们,依靠一往无前的冲劲、任劳任怨的坚韧,取得了非凡的市场成就。旧人化作春泥,新花正在完成历史使命的交接。

传统竞争逻辑下的市场,经过数字化技术改造,大幅拓宽了创作空间和生态边界。

一个线下市场,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的高昂叠加成本,只能容纳有限的经营者,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维持活力;一个百家号平台,在后端技术支撑下,赋能了超过420万的个人、机构、企业创作者。

零和博弈的场景条件不复存在,每一位创作者需要关注的,只是自己所能提供的内容、服务价值,能否满足用户心中的所思所想。

而在百度创作者生态的另一端,10亿移动用户,精确到文字、语音的搜索需求。

创作者们,仿佛奔流到海的大江大河,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站在这新的路口上,除了技术海洋的支撑,还有市场形态以及时代氛围的蝶变。

从线下集市到电子商城,承担价值交换载体功能的市场,一直以来都拥有一个非常固定化的场景属性。甚至于为了强化消费者的需求认识,特定商品或行业,都会产生集聚效应,比如代表性的家装建材市场、垂直电商平台,进一步加剧竞争强度,有利有弊。

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彻底把人们工作、生活、休闲、消费的时间场景分割成无数碎片,充分交织混合在一起。

随时随地,所见所得,才是市场经济的新形态。

一起变了的,还有时代。四十多年前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还只是些大胆精明的闲散农民、失业人员;现在新经济的生力军,早就覆盖到了校园、田间。

山东济南郊区的小县城平阴,地处山地丘陵包围之中。从北京归乡的小吴老板,机缘巧合之下发现本地的农产品(000061,股吧)高产质优,便在百度上开了一个名叫坤山农家优品的店铺。发动当地留守妇女直播带货,半年时间卖出了150万农产品,轻松年入百万。

这种角落里的价值,与潜在性需求,跨越时空隔阂的连接匹配,恰是百度“服务化”和“人格化”核心战略的具象表现。

服务化、人格化构建平台、创作者新关系

技术带来新生,同样也会加快消亡的速度。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转眼已至下半场。野蛮生长阶段的流量入口之争,逐渐演变为各家地盘内的精细化运营。

百度起家于搭建互联网基础服务设施——搜索引擎,与生俱来一种底层思维和开放的生态基因。关于新时代下,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生态关系,百度在答卷空白处填上了“服务化”和“人格化”两个答案。

关于服务化,沈抖在万象大会上给出的解释是:“服务化就是指要给用户闭环的服务,让用户所见即所得。”

什么是服务?创作者的内容、信息肯定不是,没有用户的搜索、点击,它们产生不了任何价值。但是二者结合在一起依然得不出匹配解读。

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之间,缺位了一个服务的实施者,百度则用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技术完成了补漏动作。

智能搜索可以通过用户搜索行为的识别理解,读懂潜在的服务需求;智能推荐根据挖掘出的需求,从海量创作者的内容、服务当中,检索出最匹配的价值,推回给用户。

比如一位外地游客,通过百度地图,查询了景区交通路线。那么相关的旅游攻略笔记、美食民宿评价,甚至近期返程机票的打折信息,都会呈现在该用户的视线范围之内。

这背后连接到的商客关系,覆盖到各行各业,生态繁荣的秘密也由此揭开。服务闭环因此而产生,用户实现所见即所得。

服务化把用户摆在了首位,人格化便是以创作者为核心。

“人格化就是要把我们生态里的创作者和用户直接相连,更快速的满足用户所求。”百度的愿景如是。

快速响应,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改进提升,更需要对创作者的能力价值进行放大,以此让用户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噪音中,一眼发现直抵心底需求的所在。

全新的商业化场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围绕在人们日常周边。百度的主平台搜索工具APP、长视频平台爱奇艺、短视频直播平台好看,以及贴吧、地图、输入法等等,丰富多元的生态入口,几乎贯穿了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的一切需求。

再辅以问问、百科、知道等护城河产品,以及健康、教育、电商等重点垂类平台,百度尽可能地为全产业链条上的创作者,做到提供多样化、最大化的商业机会。

服务化与人格化的双引擎加持,一言以蔽之,就是百度在持续给创作者和用户带来生态供给上的增量。蒸蒸日上的未来,也就此拉近到眼前。

未来属于开放新生态 

一个全新平台的诞生伊始,势必需要仰赖创作者内容、服务的稀缺价值,以此吸引公共流量的倾斜。早年间直播行业中的“挖人”大战,动辄千万上亿的主播身价,令人唏嘘不已。

随着市场垄断地位的加强,流量家底雄厚的平台,开始反客为主降本增效。提前透支红利的创作者,便成了首要开刀的目标。互相伤害的戏码,随着老平台的式微,新平台的出现,交替上演。

归根结底,困境来自于过往的平台合作关系,并没有摆脱线下市场的摊位模式。创作者来到平台上展示内容、服务,用户通过浏览挑选,下单成交。

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流量为王的极端倾向,平台既沉溺在收取“黄金铺位”租金的安逸中不可自拔,又不得不时刻提防,后来者资本大锤的穷追猛打。

平台与创作者,属于未来的新型关系,百度点明的方向是双向赋能、开放循环。

“水果猎人”杨晓洋,2020年6月入驻百家号并发布首条视频内容,9天之后单天播放量就超过百万。

百度官方在发现其潜力价值后,于10月份主动沟通,联合好看视频、芒果娱乐共建打造IP栏目《水果猎人杨晓洋》,如今其粉丝数量已超过120万。

疫情期间,某家居品牌通过百度托管页平台——基木鱼,将获客渠道从线下迁移到线上,以极低成本解决了疫情影响下,上下游难以协调开工的问题,丰富的广告呈现效果为该品牌赢得了高流量曝光。

这种由平台方高度可控的营销服务,针对过往遍布网络空间的不良商业信息,也起到了屏蔽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百度全年拒绝违规医疗广告总量为2.842亿条,拒绝不合规广告总量达到24.242亿条,有效地保障了用户权益。

商业科技的创新,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但绝不是技术平台方高枕无忧的借口。躬身入局,保持开放,与平台上的创作者们共生共荣,才能促进整个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移动生态平台上,百度扶了创作者一把,创作者也自会助百度一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熵。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