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下称“报告”)显示, 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
结构持续优化
数字经济包括四大部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以及数据价值化。
在数字经济内部结构中,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实力增强,2020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GDP比重7.3%,同比名义增长5.3%,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2015年的25.7%下降到2020年的19.1%。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深入发展获得机遇,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同比名义增长10.3%,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15年的74.3%提升至2020年的80.9%。
三次产业数字化发展也在推进。2020年,我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0.7%、21.0%和8.9%。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指出了两条路径:一是数字产业化,二是产业数字化。
就在刚结束不久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数字经济在三个方面机遇很多:首先是跟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其次是工业互联网或者是产业互联网,再次是为了消费和产业互联网落地而做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13个省份数字经济超万亿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很少,不过,各地所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呈现高中低梯度分布式发展。具体来看,有三种典型模式:以广东、北京为代表的极核模式;以长江经济带为代表的点轴模式;以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多级网络模式。
报告显示,从总量来看,2020年有13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等;从GDP占比看,北京、上海领先,分别达到55.9%和55.1%;从增速看,贵州、重庆、福建数字经济增速位列前三,2020年增速超过15%。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广东、江苏领跑全国,2020年数字产业化规模均超过1.5万亿元。GDP占比来看,北京、江苏、广东数字产业化占比超过15%,天津、上海占比超过10%。
产业数字化目前是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广东产业数字化遥遥领先,规模约为3.5万亿元,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产业数字化规模也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来看,产业数字化在上海最高,为45.1%,福建、浙江、天津、北京、山东、湖北、辽宁、重庆、广东、河北等地区均超过30%。
随着各地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GDP占比的提升,各地对数字经济也愈加重视。
2021年年初,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城市就公布了关于数字经济的政策、召开新年第一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区域创新能力受到创新政策环境、人才流动、资本流动、技术水平、产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区域创新中要素流动、协同发展、产业升级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政府应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制定明确的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