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一件大事、一封贺电——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习近平总书记致贺电。贺电首句即点明了一个时间节点:“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如此重大的科学工程,需要系统集成、精准推进,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历史联系?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曾几何时,到火星去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航天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代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
我们起步虽晚,但追赶很快,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正如总书记在贺电中所说:“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世界先进”既来之不易,更有历史的必然。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0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高峡出平湖、高原铺天路,在海上架桥、把南水北调,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
“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个时间节点背后,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
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嫦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传承文化就是传承精神,而探索太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精神的力量。
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到:“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此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总书记在贺电中又特别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无疑是中国“探火”精神的集中体现。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所谓奋斗,重在传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一种科技实力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止于至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注定勇往直前。
这是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事情。
“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次贺电结尾处,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和平与发展,展现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气魄。
中国始终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航空航天科技(000901,股吧)发展,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积极推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月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而在天问一号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也同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以及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太空。如今,中国人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也必将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主笔:胡喆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陈芳、朱冬菊、王绚
视觉 | 编辑:张爱芳、王秋韵、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