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5月19日,随着北京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普查数据均全部公布。从数据对比角度来看,四城的人口结构以及变化趋势呈现巨大差异。
从人口的增长数据来看,上海常住人口总量仍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最低。与2010年相比,上海十年共增加185.17万人,增长8.0%,年平均增长率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4%下降2.6个百分点。
在常住人口的绝对增量上,深圳变化最大。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相比,深圳十年增加了713.61万人,增长68.46%,增量与广西南宁常住人口总量相当。其中,深圳龙岗、宝安、龙华人口增加较多,常住人口均超过200万人。
对于人口快速流入现象,深圳统计局解读称,一是“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效持续发挥作用,使生育水平有所回升,自然增长人口逐年稳步增加;二是户籍人口迁入的机械变动促进深圳人口规模扩大;三是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活力增强,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十年间也沉淀了大量人口。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人口集聚效应显著,促使常住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具体分析来看,虽然北上广深近十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均跑赢全国,但“上广深”近十年常住人口数每年均呈现逐步上涨态势,而北京近十年常住人口数总体呈“N”型增长。
数据显示,2010-2016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由1961.2万人稳步上涨至2172.9万人,2017-2019年则出现连续三年负增长,2020年则再次实现正增长,由2019年的2153.6万人上涨至2020年的2189.3万。
在5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孟景伟介绍,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口为841.8万人,占比相比2010年上涨2.6个百分点,达38.5%。同时与2010年相比,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72.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其中,核心区常住人口减少34.7万人,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
在人口性别比上,除北京外,深圳、广州、上海的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均相比2010年出现上升,意味着人口性别比结构进一步失调。其中,深圳性别比差异最大——男性人口为966.52万人,占55.04%;女性人口为789.48万人,占44.96%,男性超女性人口数177.04万。
从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情况看,在2000年以前,深圳人口一直是“女多男少”。自2005年后,这一情况开始逆转为“男多女少”,并逐年加剧,部分区的人口性别比超过130。
深圳统计局解读称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高端新兴产业男性劳动力人口比重较高;二是光明、坪山、大鹏、龙华等区正处于基础设施兴建时期,施工人员以男性为主;三是从户籍人口看,2020年深圳户籍人口(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性别比为98.75,比2010年下降了14.31,呈“女多男少”趋势,深圳作为人口净流入城市,人口性别比提高主要受市外流入人口性别比高影响。
广州市人口普查公报则指出,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影响,广州市对外来劳动力需求量较大,外来人口性别比高对全市总人口性别比产生推高效应并有所加强。
从年龄构成来看,与2010年比,北上广深人口比重均呈现“两头增加、中间减少”态势。其中,上海老龄化程度最深,北京次之,广州深圳的老龄化水平则远低于全国水平。
5月18日,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朱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这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朱民也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举措,“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推进老有所为。上海市统计局将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继续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
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北上广深均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北京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15万上升至4.20万人,上海由2.15万上升至3.39万,广州由1.92万人上升为2.73万人,深圳由1.75万上升至2.88万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