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昭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杭州人口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十年增量位居长三角第一
杭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杭州市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19360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700373人相比,共增加了3235637人,增长37.19%,年平均增长率为3.21%。杭州取代温州,成为浙江省人口总量最多的城市。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杭州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新经济、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数据显示,去年杭州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占GDP的26.6%;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势强劲。
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120亿元,同比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6.6%,占GDP的26.7%。相关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同比增长39.8%,两年平均增长14.4%。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近年来,杭州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发展后劲很足。
以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薪酬也高。根据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四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人才需求量前50城白领平均薪资8210元,北京以平均招聘月薪13138元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上海、杭州、深圳三座城市平均月薪也超过万元。
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杭州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大。2020年,杭州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在长三角地区,杭州的人口总量上升至第三,与第二名苏州的差距也从2010年的176.56万人缩小到2020年的81.2万人。从十年增量上来看,杭州323.56万人的增量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也大幅领先。
由于大量人才的流入,杭州15~59岁人口年龄占比达70.12%,位居长三角城市第一位,未来杭州的人口红利优势十分突出。此外,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8881人上升为29317人,超过了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人口红利正逐渐转化为人才红利。
余杭增长最猛
分区域来看,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余杭区和临平区,其中余杭区人口占全市比重从2010年的6.69%上升到10.28%,临平区占比从6.76%上升至9.85%。
今年4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其中包括: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杭州市临平区;设立杭州市钱塘区。
在调整后,原来的余杭区一分为二,即新余杭区和临平区。两区人口合计从117.03万增长至240.25万人,超过了萧山(210万人),增幅达到105%。此外,钱塘区占比从5.47%上升到6.44%。萧山区、滨江区占比也明显上升。
汤海孺说,余杭增长快,主要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密切关联。数字经济产业主要就是在余杭区。钱塘区包括了下沙和大江东,下沙第三产业尤其是研发发展很快,大江东随着地铁和中心城区的建设,服务设施也上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很快。
相比之下,上城和拱墅两个主城区占比下降。上城占比从11.87%下降到11.09%,拱墅从12.39%下降到9.39%。
汤海孺分析,拱墅和上城两个老城区的人口处于增长的态势,只是占全市的比重下降了。这是因为,主城区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主要是存量的提升,要发展新的功能和产业比较难,新发展的动能和产业主要在主城区周边的外围城区如余杭、萧山等地。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初期,杭州在城市基础、资源要素集聚方面确实不如南京,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比南京小不少。不过当前,杭州的中心城区人口已经超越南京。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也加速了产业、人口的外溢。去年12月30日,杭州地铁四号线开通,运营里程达到307公里,十城区实现地铁全覆盖。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杭州将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达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
汤海孺分析,杭州地铁建设很快,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城市框架扩张,轨道交通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