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桃花源,看看古人的诚信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过高中的中国人,都知道,并心向往之。桃花源是陶渊明的幻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迄今,我们依然将桃花源当作“和谐”社会的模版。桃花源的诚信问题,如何呢?《桃花源记》没有明确涉及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断言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村庄。
且看:
他们热情地招待“不速之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之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待客多么厚道。当然,我们关注的,不是表面上的热情,而是隐藏在热情背后的内在心理状态:热情源自信任,冷漠由于怀疑和敌意——“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是也。朋友之间是相互信任的;对敌人,则要处处小心,处处设防,当“处处设防”的成本太高难以承受时,一个更好的办法是拒绝接触和交流,以免上当受骗。冷漠由此而生——每一个人都披着一层坚硬的铠甲,把自己装进去,对外,始终是一副冷冰冰的无表情面容。19世纪,老照片里的中国人,大都是这种样子。
冷漠和热情,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一个满是怀疑、隐瞒、欺诈的恶劣环境中,呆长了,人自然会提高警惕,严防被骗,就像地下工作者,对周围的所有人,都以“假想敌”的思维和眼光进行审视,久而久之,冷漠是必然的。热情、坦诚待人,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只会给你带来更大麻烦。
相反,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成长,“蓬生其中,不扶自直”,每一个人都可以坦诚相待,不必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热情,随之而来——因为,你的热情不会给你带来任何负面影响,或许,带来的是一见钟情的艳遇呢。由此推断,桃花源里不存在相互欺骗的“社会问题”,他们对陌生人的热情,是他们一贯的作风,是他们为人处事的“行为惯性”的自然外延。或者说,他们对陌生人都如此热情厚道,难道对“自己人”会冷眼相看吗?
问题是,彼此信任和缺乏诚信的环境,是怎么来的?
回到桃花源。
不能假设桃花源中的人,思想觉悟都很高,每一个人都是“活雷锋”,因为,他们并不是天上来的,而是从“乱世”移民来的。既如此,符合逻辑的初始条件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不会像天使一样纯洁,也不会像魔鬼一样全是坏心眼。也就是说,相互信任、彼此坦诚、童叟无欺、人人和谐的环境是自发的、内生的,是在长期不断的重复博弈中逐渐形成的。
需要说明,诚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诚信能给人带来更大利益,人们自然会选择诚信;个人如此,大众亦然;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诚信的时候,“诚信环境”就建立起来了。反之,如果欺骗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好处,人们就会选择欺骗。当欺骗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的时候,“失信”的社会环境就因此而生了。
在桃花源,理性的行为模式是诚信。因为,在桃花源这个“封闭、有限”的环境中,诚信能给个人、进而给桃花源带来更大的利益。“封闭”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外来者”,也没有人离开。“有限”是指规模不能太大,不能超过个人计算的有效范围。“有限”,不太好界定。但我们可以找到实际的例证,即:自然村落的规模,都满足“有限”这一条件。个人计算,不能借助辅助工具,更不能使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
如果,一个人在桃花源,以欺骗的方式获得了利益,直接的后果是:第一,他的行为,马上会被发现,并在桃花源范围内迅速传播;不要指望,他的欺骗天衣无缝,能够瞒过桃花源的所有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和他交易的一方,难以察觉其欺骗行为,旁人也能识别其骗术。
第二,欺骗会受到惩罚。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作为第三方的桃花源,有效的惩罚手段是,不和欺骗者来往,不和他交易,让他成为“绝户”。骗子的生存手段是“以邻为壑”,即:通过他人,养活自己,所以,他一旦被孤立起来,自食其力,也就不成其为骗子了。至少,他再也不可能危害别人。
在此,“有限”发挥了作用。因为“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了解了骗子的行为;因为“有限”,“骗子”找不到“有限”之外的下一个对象行骗。换言之,“骗子”只有两种选择,或者变好,或者自己动手解决温饱,靠骗人,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为,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桃花源人,和他交易,被他骗了。
第三,“骗子”无处可逃。骗子的行为特点就是流动,没有一个骗子是“定点”作案的。流动的意义,就在于寻找“有限”之外的下一个行骗对象。桃花源与世隔绝,“骗子”得手了,也没地方可去。既然无处可逃,只好“立地成佛”。想骗人的人,想到这一点,也就打消了骗人的念头;已经骗了人的,也无处可逃,只有改邪归正。在此,体现了“封闭”的意义,如果,“骗子”可以离开的话,他的行为模式就不一样了。他会“背井离乡”,异地作案的。果如此,桃花源的诚信环境,就建立不起来了。
“封闭和有限”,缺一不可。显然,在一个封闭、有限的环境中,诚信是可以自发地生长起来的,无须外力,也无须我们挑选“道德高尚”的原住民。只要,每一个人是理性的,他就能够判断,欺骗只能得利于一时,却会贻害一生。诚信做人,才是长久之道,百年大计。当,每一个人都以此指导个人行为的时候,诚信自然而生。
为什么“封闭和有限”会成为诚信的催化剂,而“开放和无限”所酝酿的必然是失信的恶果呢?以经济学的视角观察,一目了然。因为,“封闭有限”所构成的是一个重复博弈环境,重复博弈的最优策略是诚信,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反,在一个“开放无限”的环境下,重复博弈的条件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一次性博弈”,“一次性博弈”始终是风险重重的,因为,其最优策略一定是相互欺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