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税最低的爱尔兰 能否继续吸引中企

2021-06-09 06:04:26 第一财经日报 

 

  [ 爱尔兰财政部表示,如果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设定在至少15%,将使该国损失约20%的财政收入。 ]

  七国集团(G7)近日就全球税收协议框架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设定在至少15%。这将对低税收国家带来怎样影响,是否会影响中企在这些国家投资?

  在欧洲,爱尔兰是传统的低税收国家,一些企业将注册地设在爱尔兰,而将经营地设在别处。这些企业仅需缴纳爱尔兰所要求的12.5%公司税即可,这一操作被称为“爱尔兰三明治”。

  爱尔兰财长多诺霍(Paschal Donohoe)表示:“就国际税收架构达成可持续和公平的协议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新税收原则需要支持创新和增长,并照顾每个国家可能的差异性。”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IDA)中国区总监张哲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计划还处于早期提议阶段,需要达成政治协议还需后续的技术支撑。除税收外,投资者关心的还有营商环境、人才供应等问题。

  将对低税收国家带来怎样影响

  在全球前十大科技公司中,有九家公司的欧洲总部设在爱尔兰。不仅如此,许多世界领先的数据、人工智能公司的欧洲总部也设在了爱尔兰,爱尔兰是欧洲30%以上的数据中心活动的发生地。

  爱尔兰财政部表示,如果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设定在至少15%,将使该国损失约20%的财政收入,影响中小经济体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多诺霍表示,爱尔兰作为一个小国,税收政策是一种合法的杠杆工具,以弥补它相比于大国在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能力等方面的劣势。

  他认为,任何新的全球税收框架,都应该考虑几个“原则”。第一,需要继续支持创新和增长。第二,协议可以提供确定性和稳定性。第三,希望可以确保集体和一致地实施。第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爱尔兰希望这个协议能够促进健康的、适当的和可接受的税收竞争。在所谓的竞争中,需要照顾每个国家可能会有的一些差异性,希望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对所有国家都公平、平衡的。

  在张哲伟看来,虽然当前G7就全球税收协议框架达成协议,但是讨论具体对于任何个别国家的影响还为时尚早。

  “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的讨论还处于早期提议阶段,需要达成政治协议以及需要后续的技术支撑。像这样的协议,要达成国际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国家不会让渡涉及主权方面的利益,而且成员国内部也会存在相当复杂的博弈,所以这个协议必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协商的过程。”

  此外,另有分析认为,即便全球最低公司税率最终施行,对爱尔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科技公司大概率不会因此将总部从爱尔兰迁出。

  彭博社援引分析观点称,尽管G7提议的15%最低公司税率高于爱尔兰现行的12.5%公司税率,但仍低于美国法国等国20%及以上的公司税率。爱尔兰还与其他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允许跨国企业支付较低的税率,并采取激励措施补偿企业的研发支出。如果该倡议不能解决避税天堂为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其他好处,这些低税率国家仍可能会保持很多优势。

  智库税收正义网络(Tax Justice Network)也认为,一些企业可能因此将总部迁出爱尔兰等低税率国家,但这些国家仍有很多激励措施留住这些公司。

  截至目前,被称为“GAFA”的四家美国科技巨头均已对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表态,称支持该协议,但这些公司并未回复对其在爱尔兰业务的影响。

  “税收只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之一”

  多诺霍表示,税收的确是爱尔兰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但爱尔兰还将在其他领域发力,以确保该国仍是一个对外资非常有吸引力的国家。

  张哲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除税收政策外,如果投资者赴海外投资,首先考虑的是稳定、一致的营商环境,以及投资地能否提供高技能的劳动力,这是爱尔兰的优势所在。

  “通常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当一个企业的决策层考虑到哪里投资的时候,它必然会列出一些关键考虑因素,比如技术、市场、税收制度、劳动法等,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某个地点对这个企业来说是在未来的3到5年里,或者说在一定战略阶段,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就爱尔兰而言,张哲伟称,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有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和产业资源三大优势。首先,爱尔兰是进入欧洲或者欧盟的入口。其次,爱尔兰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非常高,劳动力效率高。再次,爱尔兰在医药、医疗科技、科技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了卓越的全球声誉。这些领域中的许多全球顶级公司都已经在这里开展业务。

  近年来,中企赴欧投资不断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2.6%。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35%,达172亿美元。欧洲为最受中企欢迎的海外并购目的地,占比达45%。

  张哲伟认为,过去中企投资欧洲,主要是看中市场的机会、客户的分布。但是慢慢地,中企出海的动因在改变,除市场外,企业还关注技术和人才储备等因素。

  张哲伟向第一财经记者举例,近期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选择出海到北欧,背后就是看中了产业因素。“在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者领域里面,有一些国家可能会走得比较快。”张哲伟说,“就新能源汽车而言,其产业化与规模化是在近几年中逐步实现的。欧洲是目前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在之后的时间里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产业里有很多机会,包括产业链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企业的布局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张哲伟认为,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人才储备和本土化将是中企出海欧洲的三大挑战。

  他认为,首先,法规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比如在数字或内容服务行业,企业就会面对GDPR等方面的监管。其次,在人才方面,需要考虑的是,是否有国际化方面的人才,能否在当地聘用到国际化的人才。再次,在本土化方面,企业在走出去后,如何更好地和当地市场融合,如何获得本土消费者的信任。“上述三点将影响中企出海的速度和质量。”张哲伟称。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