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猪价下降23.8%直逼“自繁自养”成本线:猪企龙头无计可施,二季度盈利能力全面承压

2021-06-09 19:2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接下来披露的半年报中,生猪行业的二季度利润将环比大幅下降。

  6月9日,统计公布5月CPI数据,同比增长1.3%。食品分项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

  截至6月9日,头部上市猪企5月销售数据全部出炉。其中,牧原股份(002714,股吧)、正邦科技(002157,股吧)跌破18元/公斤,温氏股份(300498,股吧)、新希望天邦股份(002124,股吧)分别为18.26元/公斤、18.46元/公斤和18.07元/公斤。

  这意味着,继外购仔猪育肥集体亏损后,生猪价格已经开始逼近“自繁自养”的成本线。

  仅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今年一季度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要知道,由于牧原股份采取“全自养”模式,其综合成本要远低于新希望、正邦科技等。

  未来,一旦生猪价格击穿上述成本线,全行业将再次步入亏损。无奈的是,不管是“以量补价”的经营策略调整,还是通过衍生品市场对冲,所起到的效果都十分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部分龙头企业已经参与生猪期货,但是受自身接受程度不足等主观原因,以及生猪期货市场容量的客观原因影响,尚无法达成有效对冲风险的效果。

  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或者养殖户“船小好掉头”,既可以直接通过期货市场套保,又可以选择风险管理公司推出的“保险+期货”等定制化产品,以锁定仅剩无几的养殖利润。

  “必有一涨”难改中长期趋势

  20元/公斤,是生猪价格很敏感的一个价位。从2007年到2019年6月底,国内生猪价格就一直在10元-20元/公斤区间波动。

  只是,受到本轮非洲猪瘟对存栏量的毁灭性打击,2019年7月生猪价格才脱离上述区间,一路飙升。至2019年10月末、11月初,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更是一度涨破40元/公斤。

  涨的快,跌的也不慢。

  2020年伴随着国内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猪价从今年初就开始单边下跌,上述20元/公斤的价位被轻易击穿。

  5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中旬价格数据显示,生猪(外三元)当期价格已经回落至18.5元/公斤,较上旬下降8%。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CPI数据,食品中,生猪价格继续下降11%,同比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

  此后,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上市公司发布的5月销售数据,亦集体跌至18元/公斤左右。

  “当前全国生猪存栏量已经恢复至非瘟疫情前的95%以上,产能的恢复预示着供给的修复,此前猪价上涨的逻辑随之消失。”中原期货农产品(000061,股吧)高级研究刘四奎表示。

  他还指出,虽然春节后北方部分地区再次暴发疫情,一度引发市场集中出栏,但是无碍供给端恢复大局,“叠加2020年的大量补栏,和现阶段需求处于淡季,生猪价格迅速回落。”

  历史上,生猪价格的波动特点也是如此,即每年二季度多为年内的价格低点。

  那么,在上述价格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以及后期需求好转的预期下,猪价能否出现反弹?

  实际上,虽然近期生猪期货价格连创上市新低,但是仍然处于“升水”状态,高于现货价格超过2-3元/公斤,原因就是市场各方认为下半年猪价“必有一涨”。

  不过,生猪价格潜在的季节性反弹,可能需要先解决一下库存问题。刘四奎反馈称,1月至5月,国内猪肉进口数量可观,目前市场猪肉供给较为充足,后期会出现消化库存的过程,“外购仔猪已经出现巨幅亏损,猪价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肯定会限制补栏的积极性,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当前肉多的局面并未改变。”

  当然,猪价的潜在反弹将注定是阶段性行情。

  按照牧原股份年度股东大会时作出的预判,“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

  该公司更是作出了“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的表态。

  就周期行业而言,也只有等待出现大面积亏损、产能自发退出、供需关系从过平衡走向紧张时,产品价格才会迎来“拐点”。

  此时判断行业底部,为时尚早。

  生猪期货4.3万手持仓,“池浅”难养大鱼

  猪价长周期大概率继续回落,生猪养殖企业自然急需一些“解决方案”来稳定经营。

  一开始,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养殖企业给出的方案是“以量补价”,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对冲价格的下滑。

  于是,在今年一季度,除温氏股份以外,其他头部猪企销量增长十分明显。今年前5个月,牧原股份生猪销量达1396.2万头,已经超越了2020年前10个月的销售规模。

  只是,从实际表现来看,销量的增长是不足以对冲价格下滑的。

  猪价在30元/公斤时,企业可以获得15元/公斤左右的毛利润。但是,当猪价跌至20元时,若想继续获得15元/公斤的毛利润,就需要企业生猪销量从1头变成3头。

  而在2020年部分头部猪企大规模外购仔猪、以大幅提升自身出栏量的高基数背景下,年内放量的难度不小,当然其中不包括牧原股份。

  如今,生猪现货再次跌至不足18元/公斤,理论上也需要养殖企业更高的销量增长对冲价格下滑。

  反观衍生品市场,可供头部猪企腾挪的空间也极为有限。

  生猪期货已于今年1月8日上市,各家头部猪企也曾公开表示“学习或者参与”,甚至也有企业已经进行过交易。

  但是,按照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生猪期货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头部猪企尚无法实现有效的风险对冲。

  个中原因,主观、客观皆有。

  主观方面,生猪养殖企业对衍生品工具接受度普遍较低,全行业参与力度较小,这本身也是受到企业自身缺乏专业人才和成熟模式的影响,苦于无处着手。

  目前,市场仍然处于投资者教育阶段,好的现象是被“打痛”后,开始出现了一些改变。

  “从走访情况来看,经过上半年的连续下跌后,行业的认识度开始有所提高。”豫新投资(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衍生品部负责人陈亚中介绍称。

  客观方面,则是由于生猪期货至今上市未满半年,持仓规模近期虽然明显增长,总持仓超过4.3万手,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套保需求。

  可以算一笔账。

  生猪期货1手等于16吨,按照110公斤标准出栏体重估算,每手期货约等于145头生猪,当前生猪期货4.3万手的总持仓相当于624万头生猪。

  再看头部猪企,牧原股份今年5月销量310万头,温氏股份、新希望同期各为95.67万头、69.33万头。

  可以想象,若上述行业龙头将6月份动辄百万头的生猪,在期货市场卖空套保,市场很难提供足够的对手盘来保证成交。即便成交,大规模空单进场也会对生猪期货产生明显冲击。

  生猪“定制化”衍生品初探

  细究之下,现阶段超大型龙头企业并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季度盈利能力将全面承压。

  针对生猪期货,目前已有风险管理公司推出了生猪相关的定制化产品。

  仅以豫新投资推出的“保险+期货”产品为例,企业客户并不需要十分了解衍生品市场,只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给风险管理公司,实际对冲交易是由该公司自己执行。

  按照生猪期货价格17元/公斤、期货价格21元/公斤,养殖企业核心诉求为保住21元/公斤的销售价格预估,等到临近2109合约交割时,不论猪价跌至哪个价位,养殖企业均可实现3.4元/公斤左右的利润。

  “相当于购买了保险,本质上就是一个期权,假设为了保证主力合约21元,那价格低多少,公司就要赔付多少。”陈亚中介绍称。

  当然,若生猪价格上涨超过21元/公斤,养殖企业所获得的单位利润随之增加,虽然其中需要扣除上述保费。

  这种“定制化”产品的出现,某种程度是也为不懂衍生品市场、又想规避未来猪价下跌风险的中小型养殖企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作者:董鹏 编辑:林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

(责任编辑:邱利 HN15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