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宏观数据出炉 制造业投资增速转正

2021-06-17 06:58:08 第一财经日报  祝嫣然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了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随着基数效应减退,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出现回落。但经济恢复的平衡性和内生动能趋于增强,就业形势总体改善,进一步凸显中国经济的良好恢复态势。

  展望下半年,业内分析,制造业投资、服务性消费、商品出口三个积极因素将推动经济稳中向好。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的拉动作用以继续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

  工业生产边际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5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从环比增速看,保持基本稳定;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多数生产需求指标还有所加快。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剔除基数效应看两年平均增速,5月份国内经济呈现出“生产走弱,需求走强”的结构性改善特征,这种经济修复格局有望延续,经济恢复平衡性趋于增强。

  从先行指标来看,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较上月回落0.1%,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景气度继续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表明制造业延续稳定扩张态势。

  工业方面,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6%;环比增长0.52%。而且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减税降费的显效,企业利润大幅增长。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6倍,两年平均增长22.3%。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同比增长3.3倍,总量也超过了2019年同期。

  对于接下来规上工业增速走势,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在海外供需缺口弥合导致出口增速边际放缓,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对中下游利润形成挤压,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企业生产环境成本约束增强,未来数月工业生产基数效应提高等多重制约下,预计工业生产将延续边际放缓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稳定恢复,国内就业形势总体改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2.2%。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19年1月以来低点。国家对就业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岗、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

  付凌晖指出,但是也要看到,就业情况确实还是有压力的。主要表现在,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大概有1400万,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909万,总量压力还是存在。同时,在结构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此外,部分接触型的服务业恢复还比较慢,可能对就业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市场需求逐步回升

  需求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45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4.5%;环比增长0.81%。

  付凌晖解释称,5月份社零从同比增速看有所放缓,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因素的影响。上年同期社零总额在逐步恢复,所以基数走高。扣除基数效应的影响,5月份的两年平均增速为4.5%,比上月还加快了0.2个百分点。实际上可以说明,市场销售总体是在逐步回升的。

  其中,5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两年平均增长1.4%,比上月加快了1个百分点。其中“五一”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旅游收入也达到了疫情前的七成以上。

  付凌晖表示,从下一阶段来看,消费的恢复仍然有很好的支撑。一是就业在扩大,居民收入在增长,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二是经济在向好,整体发展恢复,同时国内疫苗接种在扩大。三是随着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和国内疫情防控的总体有力,价格涨幅总体温和,这些都有利于扩大消费。

  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

  从投资数据来看,民间投资成为引领投资修复的主要力量,投资修复动能逐渐由政策驱动转换为内生动能修复。而制造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是三大投资部门中边际改善最多的,成为整体投资继续向上修复的主要驱动力。

  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3917亿元,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4.2%;5月份环比增长0.17%。分领域看,1~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2.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由1~4月的下降转为0.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速为8.6%。

  郑后成分析,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虽然环比有所减弱,但是两年平均增长较4月提速。房地产投资依旧保持较强的韧性,而制造业投资大幅上行,且“由负转正”,主要受出口增速以及企业盈利增速位于高位的拉动,预计后期制造业投资将有较好表现。此外,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在2021年出口维持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叠加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预计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还将位于较高水平。

  今年地方债发行和财政支出较慢,对基建投资形成了一定拖累,专家预计随着地方债发行节奏的加快和财政支出的提速,下半年基建投资存在小幅回升的可能。

  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求在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更加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重大工程项目。

  中泰宏观认为,下半年随着经济同比增速的下行,财政支出的力度将有所加大。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启动和实施,后续国家级大项目会明显增加,投资进程也将快于上半年。但今年有政府部门降杠杆的目标,故对公共支出项目的质量管控还是会比较严格,要“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业内分析,经济修复速度预期边际放缓,经济低基数效应走弱,增速将进入回落通道。下半年宏观政策既要不急转弯、稳健回归常态,又要精准发力强弱项、防风险。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下半年经济会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修复实现稳中加固。制造业投资、服务性消费、商品出口三个积极因素将推动下半年经济稳中向好。二、三季度的服务性消费将显著恢复,餐饮、旅游、酒店、航空、汽车、家电、服装等相关消费行业将有亮眼表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告诉第一财经,经济依旧保持平稳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的拉动作用以继续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其值得关注。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文龙表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当前最为明显的宏观风险,对供应链带来的冲击不能忽视,需要及时采取定向措施,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措施包括遏制囤积与炒作,疏通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等。

  付凌晖表示,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分化明显,部分发达经济体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效应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内经济仍处在恢复之中,恢复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压力仍不容忽视。上游价格的上涨,对于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表示,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