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晋晖
[ 好未来股价从今年的高点90.96美元,下跌到了6月21日的23.25美元,跌幅超过70%。 ]
曾经被称为“宇宙补课中心”的海淀黄庄,近两年来在监管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往日的喧嚣已不复存在。
黄庄毗邻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一直以来都是北京教培行业的风向标。学而思、高思、精锐等连锁培训机构在黄庄都有装修豪华的示范校区,众多知名或是不知名、有资质或无资质的中小型培训机构也跻身于此地。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黄庄核心区的海淀文化艺术大厦、银网中心和高思理想大厦。这些大厦中的教培机构自今年1月23日因大兴疫情紧急停课之后,一直没有恢复线下培训。大部分机构只有少量工作人员值班,还有机构在门上贴了封条“闭门谢客”,一些机构则干脆选择了离开。
一位经历了黄庄最“鼎盛”时代的培训老师近日再回银网大厦时感慨称,当初人山人海的超级无敌补课中心,如今变成了一座空楼。
记者走访的黄庄学而思爱智康(从事一对一业务)、精锐教育、新东方、杰睿等机构都有前台人员值班,他们表示该校区尚不能开展线下培训业务,暑假是否能开课还需要等待进一步通知。
等待进一步通知
今年1月23日,北京市暂停了所有培训机构的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3月份开始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全面整改、公开承诺”的程序,对提出复课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多部门联合检查。截至6月12日,相关部门总计批准了六批83个教学点恢复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第一财经查阅名单发现,办公地址位于黄庄上述三座大厦的教学点没有一个获批。
精锐教育的工作人员在咨询时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对校区进行了多次检查,对校区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提供包括人均面积、民办教育资格证、教师资质、第三方监管账户等几十项资料。这些材料放在校区入门处,随时等待有关部门检查。“目前黄庄地区一对一机构,都没有获准开展线下培训。”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银网大厦二层的学而思培优校区门口贴着一大张醒目的疫情防控提示,并明确要求“除必要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均不得进入教学区”。学而思对门的启德留学则“人去楼空”,搬到了附近的新中关大厦。
另一家大型连锁机构高思教育的理想大厦校区甚至贴上了封条。第一财经记者致电高思总部了解到,贴封条的原因是“还没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校区员工暂时全部线上办公,短期内开不了业”。
5月20日,高思教育在其官网上发布规范办学声明,承诺绝不组织或变相组织中小学生学员开展学科类考试、测试及排名;绝不组织或变相组织中小学生学员参加各类学科、语言类等级考试及竞赛;绝不组织、参与中小学校的招生入学各项工作,也不将本校学员的培训信息提供给中小学校。
海淀区教委5月19日在微信“海淀教育”上再次重申,所有机构要严格落实“减负”要求,依法依规办学,并对违规机构进行通报,暂停其已批准恢复线下培训的3个校址的线下培训,并将其违规情况移送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处理。
杰睿教育的工作人员表示,黄庄培训机构太多,复课难度比较大,如果有线下需求可以到其他被批准开展线下教育的校区。
行业风向已变
教育培训领域的野蛮生长早在2018年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年多部门曾联手对黄庄的教培乱象进行了多轮整治,一部分地下的、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因此搬离了黄庄核心区。
然而,面对强烈的市场需求,2018年整治的效果有限,黄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黄庄培训机构才迎来一次彻底重整。
今年两会之后,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接连出台。5月2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
一位资深的教培从业者对第一财经表示,虽然黄庄的教育培训机构数不胜数,但有资质、合规的并不多,他们持有的是咨询公司等执照而不是民办教育资格证。这次复课申请必须提交民办教育资格证。“没有正规证件的培训机构连提交申请的资格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复课了。”
教培行业的老师们也感到了阵阵寒意。上述经历过黄庄“鼎盛”时代的培训老师对记者表示,疫情之后,他所在的银网中心教室被整顿,实验器材锁在机构的仓库里,后来机构搬家也没有提前通知他取回,导致他的电脑、器材至今还不知道存放在哪里。
高思教育的一个老师告诉记者,校区贴封条之前也是给了老师很短的时间拿私人物品,如果没有拿出来,就必须等到解封之后才能取回。
培训机构的老师们都在感慨今年春节之后的人员流动,虽然市场传出了多家机构裁员的消息,但并没有机构确认这一消息。
“春节之后,我周围的同事陆陆续续被优化,有的是因为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得不走,有的干脆是整个部门被裁,很多刚来没多久的人就走了。”一位知名连锁机构的老师对记者表示。
新冠疫情让培训机构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疫情导致线上教育火爆,众多线下机构转战线上,重金投入线上教育。但今年以来,线上教育监管趋严,线下机构的线上部门成为“重组优化”的重点。
资本市场对教培行业的热情也在消退。高瓴资本在2021年2月就已经全部清仓了好未来(2013年“学而思”更名“好未来”)。好未来股价从今年的高点90.96美元,下跌到了6月21日的23.25美元,跌幅超过70%。
摩根士丹利近日在向客户和投资者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下调了新东方、好未来的股票评级和目标价,以及整个中国课后辅导板块的评级。
业内预期:重磅监管将出台
上述精锐教育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培训费用的管理方面推出了托管账户,家长交的培训费要进入政府的托管账户,培训机构每上完一节课,课费才会转到机构的账户中。
海淀区教委已联合海淀区金融办向各校外培训机构、各有关银行和相关单位下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的通知》,要求在海淀区全面实施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培训机构预付费必须100%接受监管。
6月15日,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教育部提出,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工作落地见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业内因此预期,新机构会出台重磅的监管政策。
传闻中的“假期禁补令”最受培训机构关注。第一财经从培训机构了解到,相关部门目前还没有向培训机构传达这些消息。对此,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黄庄培训机构的态度分为两类。
乐观派认为,相关部门出台监管政策的目的是整顿资本乱象和恶意营销,而不是“一刀切”关闭教培机构。暑假是可以补课的,只是会限制补课时间长度。在清除线下无证机构以及规范线上教育的情况下,有实力的、大型线下连锁机构将迎来新的增长。
悲观派则认为,教培机构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位资深的培训老师对记者表示,要做好机构转型的准备,可能的方向是从教培转向教辅。
当记者问及教辅图书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转型是否还有可能成功时,他说:“成不成功都得试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院级重点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学习情况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显示,校外学习逐渐出现的学校化、补习化、阶层化等特征,既影响到校外学习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亦导致“逃避学习”、扩大教育不平等问题,更在深层次上危及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牛楠森发表在今年第五期《上海教育科研》上的相关论文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参照韩国治理影子教育的经验,政府的角色可能要逐步从影子教育的管理者,发展成为校外教育活动的合作者和资助者,将校外学习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使其不再是无人能管的“法外之地”。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提出,要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做实做细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务求实效,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加强权益保护,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