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化印记: “红色IP”再出发 革命博物馆焕发新活力

2021-07-01 01:47:48 21世纪经济报道 

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科技手段的介入和针对新的消费习惯开展特色活动也成为推动红色文旅产业焕发新发展活力的“秘籍”之一。

6月20日,作为广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工程,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据悉,改扩建后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建筑面积从818平方米增加一倍有余至2305平方米,历史陈列数量、现场展示效果、接待参观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成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红色IP博物馆是传承革命精神的历史课堂,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史。近年来,作为我国现代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博物馆更是成为了市民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各大革命博物馆“打卡”学习。

我国革命博物馆超1600家

江姐、小萝卜头、渣滓洞、绣红旗……提起这些熟悉的关键词,我们的思绪会被瞬间带回到小说《红岩》里,优秀的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画面顿时浮现在眼前。

红岩,原名红岩嘴,因地址属于丹霞地貌、岩石呈红色而得名。1939年至1946年,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如今,在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52号,一座外表由红色花岗岩建成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在半山上巍然伫立,像一簇不灭的火苗,象征着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及其所属革命遗址群,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拥有藏品10万件,珍贵可移动文物3120件(套),先后整合文物遗址53处(本体32处、附属21处)。该馆的主要职责是保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研究发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弘扬红岩精神,传播革命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2019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1150万人次,仅次于位列榜首的故宫博物馆,成为全国人气最高的红色景区之一。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许多革命活动,它一方面同重大的历史事件、杰出革命人物和革命运动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有意义、有价值的革命文物(如:旧址、实物等)相联系,共同展现着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 成都红军长征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些赫赫有名的革命博物馆犹如一把把点亮光明的火炬,照彻建党百年峥嵘岁月中的红色史迹。

“我们一直在提‘让文物讲故事’,其实就是要通过旧址等文物,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等载体,让观众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历史,感受革命先辈曾经的付出,为了革命牺牲一切甚至生命的精神,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陈何毅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的革命纪念场馆数据并介绍庆祝建党百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有关情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超过1600家,共有17个省区市已设立革命文物处或成立革命文物保护机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革命文物展览陈列体系。在2018至2020年间,结合抗战胜利7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共推出了革命文物展览4000多个。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胡光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百姓(603883,股吧)对于党带领人民走过的中国道路显示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观众越来越希望能够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馆藏的数量就是红色能量的积蓄。据统计,我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此前中央曾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要“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继公布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后续还将陆续公布。“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共批复近400个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一批重要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还先后分两批公布了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名单,启动了创建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我国连片保护、整体保护的革命文物工作导向初步形成。

超千处革命文物 串起广东红色印记

孕育了一批批爱国志士的南粤大地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温床。1923年4月,中共中央从上海移驻广州,同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开创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打下坚实基础。

百年荏苒,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留存下来的革命文物成为了历史最好的见证者。

作为全国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目前广东全省共有可移动的珍贵革命文物4544件(套),以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位居全国第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9处,覆盖全省21个地市。

广州市作为省政治、文化中心,汇集了最为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由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就是广州市最著名的红色地标之一,也是目前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下辖黄埔军校旧址、广州公社旧址等十多处革命旧址、古建筑和近代历史文化遗迹,现有文物文献藏品6.5万多件(套),历史照片2.5万多张。

“今年我们对广州起义纪念馆的4个重点展项进行了改造提升,在展厅内加入许多多媒体手段,比如结合立体沙盘、半景画与视频三种形式设计相关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和体验感。”陈何毅说,近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展览形式创新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百年前广东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荡涤着腐朽僵化的历史沉疴,百年后这股敢为人先的闯劲仍然充满着生命力。国家文物局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举办29项展览和240次教育活动,共有425.712万人次在一年间先后走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历史为镜,与历史对话,感受红色文化。

除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外,以革命旧址、历史建筑等为代表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显示,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类型丰富,涵盖重要机构旧址532处,纪念设施359处,重要人物故(旧)居205处,烈士陵园、墓地139处,重要事件遗址114处,重大战斗遗址、遗迹110处,重要会议旧址38处,重要人物墓地13处,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代表性建筑2处。

从城市层面上看,在广东省21个地市中,共有4个城市辖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百处,分别为广州市(213.5处)、河源市(196处)、韶关市(128处)和肇庆市(105处)。

广州市行政范围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最多,高级别文物保护单位最多,不同革命时段和不同类型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均有分布。

值得留意的是,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梅州都市区)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也相对集中,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和梅州市共拥有31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梅州市辖内拥有最多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数量超过广州市(11处)。

作为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梅州全市有366处革命旧址,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梅州市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2021年第一季度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51.87万人次,同比增长30.24%,旅游总收入21.14亿元,同比增长6.92%。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曾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守正创新、创先争优,充分发掘和用好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先贤文化、客商文化、球乡文化等主题文化和文化遗产,让文化成为点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灯’。”

今年4月,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梅州都市区划入汕潮揭都市圈,明确提出要以汕头为中心大力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联动梅州都市区协同发展,重点依托汕潮揭临港空铁枢纽,共建汕潮揭高质量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并统一谋划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端公共服务体系。

依托汕潮揭临港空铁枢纽,汕潮揭都市圈合作更紧密,区域性文旅品牌建设、文旅产业集群化发展迎来新机遇

此外,肇庆市辖内拥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1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阅江楼上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就见证着多年前一支中国共产党的正规革命军队——叶挺独立团的成立。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团部驻阅江楼(一说“丽谯楼”)。

目前,除阅江楼主体建筑外,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还设有叶挺独立团场景复原陈列、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等多项展览,再现叶挺独立团的革命战斗历程,让观众更直观体验当年的铁军风采,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数据显示,2019年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参观人数累计超过59万人次。

位于广州市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以及梅州市梅县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惠州市惠阳区叶挺纪念馆,中山市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汕尾市海丰县红宫红场旧址、彭湃故居等等,均入选了2016年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广东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明确,2021年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17834.37亿元, 增长2%,其中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3.64亿元, 增长2.3%。未来,广东将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力度, 支撑文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文旅融合 促红色旅游热情攀升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而到革命博物馆参观了解红色文化、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不少市民、年轻人旅游研学的新选择。作为文博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型革命博物馆探索如何与旅游融合发展,将是积极“活化”和宣传推广红色博物馆的重要举措。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们的出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依托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开展的红色旅游规模和热度也全面攀升。

据携程相关数据统计,“红色旅游”关键词在“五一”期间环比4月提升约7倍,该平台红色旅游景区订单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更是暴涨了约375%。而飞猪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红色旅游的预订人次中,95后和00后占比近一半,00后的红色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320%,红色旅游成功“圈粉”Z世代年轻人。革命博物馆作为红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无疑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红色文旅消费热潮涌起,陈何毅表示,今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创新推出“红色文化轻骑兵”活动,“我们带着精品文化节目、展览和文艺演出等走出广州,和广州大学100名大学生一起,沿着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的转战路线开展文化活动,既宣传了广州起义的革命历史,也进一步了解沿途的红色革命场馆和红色历史。”

据悉,目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在开发以“红色文化轻骑兵”为主题的红四师路线研学项目。“目前项目已基本成型,针对成人和中小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研学路线,准备开始招募参与人员”,陈何毅表示,未来计划针对“红色文化轻骑兵”进行持续开发,形成常态化、品牌化文旅活动。

在5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超14亿人次,红色旅游的收入超过4000亿元。6月22日,去哪儿旅游网发布的《2021红色旅游发展报告》也显示,2020年红色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287元。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据文旅部数据,2020年红色旅游规模突破1亿人次,结合经济学模型预估,红色旅游经济贡献突破1万亿。

顾玉才指出,红色旅游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方面成果显著。自2014年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红色主题旅游不仅可以打造中国特色的旅游品牌,还可以繁荣地区旅游经济。

科技加持 红色博物馆“超级进化”

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科技手段的介入和针对新的消费习惯开展特色活动也成为推动红色文旅产业焕发新发展活力的“秘籍”之一。

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市民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的功能,就能立即获得二维码语音讲解服务,从海量馆藏资料中了解到景点和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除此之外,3D影像和AR、VR技术的运用,则可以让参观者“参与”到恍如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技术团队利用三维技术精心制作并还原了“重庆大轰炸”期间渝中半岛的场景,并制成一部3D短片,让市民游客可以亲眼看到山城厚重的红色记忆重现眼前。

而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故事展厅,还设有数字展示交互系统屏幕投影出的油画作品《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游客可以点击屏幕上的人物,看到相关的历史人物照片和简介。融入科技手段后的革命博物馆,不仅大大提升了游客们的参观体验,还可以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鲜活,让红色文化传承更加深入人心。

“近几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展览以及社交活动,包括沉浸式话剧、文创设计大赛等,大幅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也带动观众人数实现爆发式增长。”陈何毅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广州起义纪念馆参观人次同比增长超200%。

2020年疫情暴发使博物馆线下参观人数锐减,但直播等新业态的兴起也带来了线上展览的新机遇。“2020年我们开展了很多线上活动,过去我们从没做过直播,但是仅2020年一年我们就举办了11场直播,除常规游览展馆外,还融入‘粤语讲古’等传统广府曲艺对革命历史进行讲解,带动线上参观人数累计达1100多万人次。”陈何毅说,虽然线下参观人数减少,但网络直播等新展览形式为博物馆带来了更多观众。

胡光霁对记者表示:“随着红色文化宣传投入加大,新的科技手段引入,毫无疑问能够更好地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但同时需要注意,科技只是一个手段,要传达和传播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红色博物馆要通过科技手段,增加参观的人对于史实的了解,特别是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

未来的红色博物馆:拓宽时空、提升体验

“十四五”城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指出,要将城市建设成为博物馆大市和强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与城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建设特色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与区域建设战略相匹配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未来,红色博物馆应如何讲好党史故事,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胡光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广州为例,要做好博物馆的建设,需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博物馆来打造。实际上广州是早期开启党史的重要的地点,在广州城市的各处都散布了一些革命的遗迹和文物。因此,要把这些革命遗迹串点成线,才能将整个城市的红色文化记忆烘托出来。”

胡光霁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广州是积极的参与者;建国后,广州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了一大批近现代化的工业,这些红色工业遗迹都值得保护。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一样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从地域上,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博物馆来打造;把时间限度拉开,挖掘建国后到新时期整个城市里的红色文化记忆,可以激发革命博物馆更深的潜能,发掘更丰富的内容。

“让观众拥有更好的体验感肯定是未来红色博物馆建设发展的趋势之一。”陈何毅则指出,“比如在线下展览方面,除了传统视觉效果之外,还要继续丰富听觉上的感受,以及增加一些动手环节,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此外,未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线上展览,过去开设的临展也会以VR形式放到线上。”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观众体验感,更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梁信,郑玮 编辑:洪晓文)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