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 题:为了群众的笑脸——田艳的印江“印象”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吴思
田艳,2015年4月至2021年3月任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现任铜仁市万山区区委书记。
心系群众、关爱干部、务实清正、敢于担当……这是田艳在印江干部群众心中的印象。她认为,只要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
院坝中央,田艳坐在一条1米多长、巴掌宽的板凳上,身边紧挨着几十位村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大家庭聚会似的。
这是印江县朗溪镇三村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林手机里保留的一张照片。2017年10月底,田艳到村里宣讲十九大精神。“当时镇里给田书记准备了主席台,但她执意要坐到群众中间去。”任林回忆。
“不能用开会的方式和群众交流,群众不喜欢‘高高在上’的干部。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田艳说。在印江近6年,她跑遍了全县203个贫困村。
杉树镇83岁的土家族婆婆胡金华忘不了田书记亲自上门帮助解决住房问题;沙子坡镇残疾人王昭权在田艳的激励下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木黄镇“90后”特岗教师田迎芳常在微信上和田书记探讨乡村教育……
没有紧急公务时,田艳晚饭后会习惯性地去县城广场、河边、公园等人多的地方“散步”。“说是散步,其实是检查工作。”曾任印江县委办主任的谢守文说,哪里路不好、哪里路灯坏了、哪里卫生太差,只要影响群众日常生活的,她看到后都会立即督促相关部门整改。
“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办些实事,就会多一些笑脸。”田艳说。
田艳(左)在贵州省印江县特殊教育学校观看孩子们的书画作品(2016年6月1日摄)。新华社发
“大家拧成一股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印江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超过25%。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任务,严峻地摆在田艳和印江干部面前。
“吃透中央政策,了解群众需求,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决不能降低标准。”在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深入基层调研后,田艳果断拍板,提出“统一指挥、统一号令、统一标准、统一督导、统一调度”的攻坚思路。
“干部心齐了,也知道怎么干了。”时任印江县扶贫办主任的冉飞鸿表示。
“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田艳说。经过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奋战,印江县于2019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后又通过了5次国家级脱贫攻坚抽检和评估。
“为官避事平生耻。”田艳认为,县委书记是全县党员干部的主心骨,必须责任在心、担当在肩;豁得出来、顶得上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田艳果断在第一时间将脱贫攻坚体系转换为疫情防控体系。因为措施及时得力,印江县疫情防控实现零确诊、零疑似、零输入。
“她总是冲在最前面,责任替我们担了,压力替我们扛了,我们的工作再干不好真觉得对不起她。”冉飞鸿说。
田艳(右二)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看望因公牺牲干部张曙光的家属(2018年6月30日摄)。新华社发
“要为发展‘找门路’,不为自己‘开后门’”
“要动用所有资源为印江发展‘找门路’,但决不能动用半点关系为自己‘开后门’。”田艳多次告诫全县干部。
田艳有个亲戚建了新房,想申请危房改造补助,经办工作人员拿不准,向田艳报告。“不能批,他家情况我了解,经济条件不差,不符合政策标准。”田艳回应。
印江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时,田艳要求领导干部的配偶等亲属参加。一位参会干部表示,爱人之前老是抱怨他陪家人的时间太少、抱怨他当官没帮亲戚朋友办点事,通过参加警示教育大会,爱人受到很大教育,让他安心工作、勤政廉洁。
2016年9月,印江县峨岭街道川岩村村支书张曙光因公牺牲。田艳多次登门看望、慰问张曙光的家人,每一次,她都详细询问他们家里的近况,了解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田书记算是做到‘边’了,不能再好了。”张曙光的父亲张羽松感动地说。
“田书记对干部要求很严,在作风建设上不讲情面,但她考虑问题周到,讲究工作方法,像大姐一样贴心暖心,大家服她。”谢守文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