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川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试点场景超132万个。 ]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范围的稳妥扩大,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了哪些进展?数字人民币是否会取代现金、取代第三方支付?数字人民币如何保护隐私和安全?
7月16日,央行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货币金银局副局长陈建新参会,对上述热点问题进行权威回应。
此外,央行于当日发布了《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阐明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研发上的基本立场,阐释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虑。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如何?
第一财经在会上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个、对公钱包351万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笔、金额345亿元;试点场景超132万个,兼顾线上和线下,涵盖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政务缴费、税收征缴、补贴发放等领域。
范一飞表示,当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也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下一步,将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
具体而言,一是,适时适度扩大试点范围;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交流,以开放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规则,共同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发展。
是否会取代现金?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现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趋势。
《白皮书》指出,2019年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为66%和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23%和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7%和23%,46%的被调查者在调查期间未发生现金交易。
同时也要看到,根据2016年末至2020年末统计数据,中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分别为6.83万亿元、7.06万亿元、7.32万亿元、7.72万亿元和8.43万亿元人民币,仍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方,公众对现金的依赖度依然较高。同时,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诸多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罗锐表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中国人民银行法》授权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目前已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从经济价值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
罗锐称,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国家,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实物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
是否会替代现有电子支付工具?
自试点以来,关于数字人民币是否会取代第三方支付,争议不断。
穆长春表示,中国一直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协调发展,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数字人民币主要基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
穆长春称,虽然支付功能相似,但是数字人民币也具备它自己的特定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与和实物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样,数字人民币将和传统电子支付工具长期并存。”穆长春强调。
如何保护安全和隐私?
关于数字货币的运营安全和隐私保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对此,范一飞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设计原则,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
他指出,在安全性方面,一是规范数字人民币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操作流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管理,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和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和抗抵赖等特性,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高易用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二是初步完成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注重加强实战训练,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常态化的安全保障支持工作,加强应急演练与资源保障,有力提升防范突发风险应对能力;三是研究新安全技术提升数字人民币安全水平,引入分布式数字身份、零信任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措施,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隐私性方面,范一飞强调,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注重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等要求。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过度收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
非指定运营机构如何参与运营?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中国移动和工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蚂蚁(集团)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旗下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近期亦已获准加入。
陈建新在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为确保数字人民币广泛可得,还需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积极作用,在厘清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与指定运营机构一起,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她强调,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将努力保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共同建设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