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将即将开幕,但无相君却被一则有意思的新闻吸引了。
据当地媒体消息,东京奥运组委会规定,各国运动员禁止握手拥抱,但选手村内仍依惯例免费派发15万个安全套……
两个关键词:惯例,15万个安全套。
奥运会为什么要发那么多的安全套,还是惯例?
这一下子就突破了无相君的认知。
抱着对知识的好奇,我仔细搜索相关资料,终于发现了里面的奥秘……
15万个安全套,肯定不是给选手吹气球庆祝用的。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奥运选手村建有14层至18层运动员公寓楼共计21栋约3800套房间,床位数大概是1.8万张。
实际上,结合历年奥运会的参赛人数看,奥运选手村里的实际人数应该是1.5万左右,按照安全套的发放比例看,差不多每个人10个。
那么这些运动员都是带伴侣来的吗?
当然不是,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运动员都不能让伴侣住进选手村。
奥运会的赛程一般在16天左右,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运动员大部分时间只能宅在奥运村。
那么多安全套,是日本给选手们的本国特产吗?
毕竟日本有霓虹国之称,色情产业是高度发达的。
也不是,资料显示,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就有了发安全套的习惯,当年,韩国发了8500个,得到了很多好评,从此以后这种做法就被保留了下来。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5万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9万个,2000年悉尼奥运会12万个,2004年雅典奥运会12万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10万个,2012年伦敦奥运会15万个,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方面一口气发了45万个安全套加17.5万袋润滑剂……
从趋势看来,是越发越多。
所以,日本特产的说法,也不成立,不过他们确实在安全套上放上了日本元素。
排除种种选项,答案就只能朝我们最不敢想的地方去了——给选手们用的!
尽管东京奥组委表示:“分发安全套不是为了让运动员在奥运村使用,而是为了让运动员将他们带回自己的国家,以提高人们对艾滋病防护问题的认识”。
这种话,实在是太官方了。
千万不要和无相君一样少见多怪,事实上,奥运会期间,选手与选手之间,选手和当地人之间发生碰撞的现象,已经由来已久。
美国泳将莱恩·罗切特曾指出——大部分运动员都会出去找乐子。
ESPN杂志也爆料过,12年伦敦奥运会29名奥运会选手聚集在一起举行“X狂欢”。
美国女足门将Hopo Solo也曾表示:我看到人们在奥运村的公开场合XX,在草坪上,在两栋建筑之间,人们XX着身体,浑身污垢……
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巴西媒体Globo就报道,美国男篮队员吉米-巴特勒、德罗赞、考辛斯、小乔丹以及另两位球星,一抵达巴西就去逛了当地的一家红灯区。
报道称,六人带着一部分球队工作人员以及安保人员,在深夜时分进入了夜店,他们喝了许多酒,并且“沾染了每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女孩。”
原话是:“他们进入房间时总是带着两三个女孩。”
实际上,运动员也是人,而且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年轻气盛的青年男女们。
要知道,奥运会都是举办的时间都是生理需求比较旺盛的季节,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会有生理的需求,更何况是这些年轻气盛的青年男女们,这些人都住在一个“小村子”里,难免不会看对眼。
此外,参赛运动员年龄大多为30岁以下,他们长期身体锻炼、激素分泌旺盛,再者一宅就是半月,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避免传播艾滋病,就成了东道主的责任。
美国男子花样滑冰选手约翰·戴利曾经说过:
“试想一下,当有一个地方,大家都有着世界上最顶尖的肉体,安全套也免费发放的时候,你觉得在那里会做什么呢?”
1981年,艾滋病首次被发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主办方就是因为害怕那些非洲的运动员将艾滋病带入本地,才决定在奥运会上发放安全套。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安全套的使用率在当时非常的高,这就给后来的各届东道主们提供了经验。惯例也一直沿用至今,并给运动员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伦敦奥运会时期,曾有媒体报道说,在第5个比赛日的时候,奥运村内免费发放的15万只安全套就已经几近用光,处于“供货紧张”的状态。
为此,杜蕾斯公司还特地紧急追加供应。
或许有人会疑问,赛期内啪啪,不会影响比赛成绩吗?
其实这个问题,欧美早有专家给出研究结论。
2000年《运动医学与体育健身》的一项研究称,男性运动员在大赛期间啪啪啪,存在“2小时时间窗”。
即啪啪后5分钟、10分钟内心率显著偏高,到2小时几无影响。
此外,啪啪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也可能有积极影响,比如帮助其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睡个好觉等。
由此可见,只要做好时间管理,适度发泄,也不会太过影响比赛成绩。
有意思的是,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运动员,很少使用主办方的安全套。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上备套10万个。到了闭幕式结束,居然还剩5000个,和伦敦奥运的数据比起来,确实偏少了些。
这可能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吧。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北京的治安管理水平很高——选手们不容易找到场外发泄的地方。
Tip:
网友都盯着滴滴的时候,一家中国公司悄悄割了美国人的韭菜。点击下方名片进入无相财经公众号,回复【韭菜】即可看到无相财经的相关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相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