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预警系统减少自然灾害损失

2021-07-22 07:06:27 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河南郑州连降暴雨,7月20日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小时降雨量最高达201.9毫米,打破历史极值,国家防总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现场则是城区内涝严重,多个地铁站遭灌水,甚至出现人员伤亡。

  发生这样悲剧的背后,堪称“千年一遇”的暴雨是主因,但预警机制的不完善,也间接导致损失增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人类在阻止自然灾害到来方面能做的不多,但通过建立一个完备的预警系统,无疑可以减少相当部分的损失。

  从对这场大雨的预报来看,早在16日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发布了1号指挥长令,要求全力防范应对即将出现的强降雨灾害天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即,河南气象、水利等部门相继发布灾害预警。不过对于降雨中心究竟会集中在什么区域,一开始并没有十分准确地预测到。

  如在预报大雨时,一开始气象部门预测降雨中心会在焦作,但最后实际是在郑州,稍有偏离。直至19日上午11时许,郑州气象局预报19日~21日有大到暴雨,累计降水量90~150毫米,局地150~200毫米,降水量被明显低估。

  对暴雨的预报“失准”,既有技术水平的客观原因,也有研究不足的问题。其实,暴雨预报本身就很有难度,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一直不高,属于世界难题,即便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23%,我国天气预报往往以“局部地区有雨”来概括。

  而且,由于相对于南方暴雨的颇有规律可循,北方暴雨因成因不定,少有相关研究。就此次极端强降水的成因来看,主要是在台风“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在河南集结成雨。台风“烟花”虽然距离我国还有近一千公里,却远程导致了河南暴雨。

  所以,未来应该加强对北方暴雨之类的非常规自然灾害研究,因为非常规自然灾害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如相对于习惯了大雨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旦遭灾损失往往大得多,这几年北京、河北、山东发生的洪涝灾害就说明了这一点。加大研究之后,相信预报准确率将明显提升,有助于提前做好预警预防。

  当然,仅仅有准确的预报还不够,因为接下来的应对之策才是重点。正常而言,气象部门会根据预报的灾害等级发布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但问题在于,目前我国很多地方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预警之后,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停工停产?应该怎么协调各部门?怎样调度各种救灾资源?对应要采取的应急行动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成熟的做法。

  未来这些都应该细化,确保每次预警后都能有制度化的成熟反应。同时,鉴于灾害预报尚处于准确率不断提升阶段,政府部门应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只要灾害发生达到一定的概率,就应该提前采取相关对策,如停学、停工甚至停电。不久前,珠三角地区曾预报高灾害级别的台风将登陆广州等城市市区,政府提前决定部分停工停学,最后虽然台风擦肩而过,并未在市区登陆,但这一套成熟化的流程必不可少,因为一旦忽视可能遭遇相当大的伤害。此外,协调好停电对部分场所、停工对部分物资供应的影响,也十分必要。

  鉴往知来,从郑州暴雨事件可见极端自然灾害对人员、物资的危害力度,特别是当城市尚未准备好时。未来虽然阻止自然灾害侵犯的路还很长,但完善预警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将减少相当部分不必要的损失。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