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票100亿张 天眼查赋能大象慧云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1-07-23 13:46:10 和讯 

  假如电子发票是一面镜子,那么它正在照见数字经济的亮眼发展速度。

  发票电子化,实质上是税收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突破。发票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沉淀下来的数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给出了一条明确的时间线:2021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24小时在线免费为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申领、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有序推进铁路、民航等领域发票电子化;2025年基本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

  据天眼查专业版大数据,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电子发票相关企业。仅大象慧云一家发票及税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出超过100亿张电子发票,2020年开票量同比前一年增加40%。

  线上开票需求大爆发离不开创新科技的发展,在此背后,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正依托大数据核心能力构建的可信商业元宇宙及API接口技术,对大象慧云等平台进行大数据赋能,利用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信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构建可信连接,按下税务数字化的加速键。

  大象慧云与天眼查携手加速发票电子化

  如果你在饭馆吃完饭开发票,一定会感受到这个变化:前台开具纸质发票,忙活5分钟都不见得能开出来。现在只需扫个二维码,即刻跳转到开票页面,输入公司名称之后,公司全称、税号、地址等信息一键弹出,不到10秒钟就能获得一张电子发票。

  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线上开票体验,少不了大象慧云这类线上开票平台的支持。

  大象慧云是一家提供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税务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在平台运营初期,经历过企业税号、地址等信息储备不足的阵痛期,开票服务、税号查询等方面的客户体验有待提升。

  早在2017年,大象慧云便于天眼查建立合作。5年以来,基于天眼查开放平台的数据和技术赋能,大象慧云系统整合公开的企业税务类大数据,在纸电票一体化开具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据了解,天眼查开放平台是天眼查数据产品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收录全国近3亿家社会实体信息,拥有300多种数据维度。

  天眼查API接口支持毫秒级响应,7*24小时稳定调用。接入“搜索”“一般纳税人”“企业基本信息”等多维度组合API数据接口后,大象慧云便能根据用户需求,快速识别、匹配、自动填充企业完整名称和税号,简化用户开票动作,随时实现便捷开票。

累计开票100亿张 天眼查赋能大象慧云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助力企业开票服务数字化 未出现一次服务中断

  “每年618、双十一等电商大促节日,大象慧云都会迎来用户申请开票的高峰期。从后台数据来看,开票申请量相比日常需求至少增加5倍到10倍。大象慧云通过天眼查API接口调用各项开票数据,无数次抗住瞬时暴增的开票压力,业务系统未出现一次服务中断。”大象慧云首席技术官陈皓透露。

  这只是大象慧云线上税票服务的应用场景之一。

  据介绍,目前大象慧云服务1千多个大型集团企业客户、10万多个中小型企业客户,C端用户超2千万。长期合作的企业级大客户包括京东、亚马逊、腾讯、快手、环球影城、首创等。

  在天眼查大数据的赋能下,大象慧云正打破传统财税数字化壁垒,为行业企业税务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多势能,助力企业经营提质增效,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国内的自营式电商平台京东为例,每天需要处理大量企业、用户大件消费等场景产生的开票需求,如果依赖人工开具纸质发票,不仅效率低下,更需在开票、寄送环节承担巨大的人力开支。基于平台技术能力及天眼查的大数据支持,大象慧云能够轻松完成京东的线上开票任务。

  天眼查赋能多领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皓表示,作为一家企业综合税务服务平台,在对接企业开票需求方面,对于开票稳定性、数据准确性、更新即时性要求极高。天眼查大数据信息具有全面、精准、及时更新的优点,是商业查询领域提供企业综合服务的首选合作伙伴。

  未来,大象慧云还将与天眼查在发票开具、纳税申报、涉税风险管控等数据服务场景展开深入合作,引入企业司法信息、经营风险信息、知识产权等大数据接口,持续赋能大象慧云企业风险库建设、大象优税云产品升级等,助力企业级客户在发票、财税领域规避经营风险。

  除了赋能大象慧云这类线上开票平台,天眼查已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IT互联网等行业,助力各行业企业在数字时代实现商业价值提效和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天眼查数据生态已经直接服务3700家大中型企业,间接服务千万家中小微企业,成为企业提质增效、提升决策确定性的首选工具。可以预见,在天眼查等大数据平台的赋能下,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将会进一步加速推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