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从三方面加快推进共同富裕

2021-07-24 15:38:52 《财经》 

“未来潜在的能力不是定数,通过改革可以获得改革红利。如果通过一些必要的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可以在2025年实现人均GDP比14000美元多一些,到了2035年人均GDP可以接近于23000美元,这样就达到今天葡萄牙人均GDP水平,算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中间这一组的门槛。这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也是通向共同富裕的一个基础。”7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财经》(博客,微博)杂志和《财经智库》承办的“2021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是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促进和扩大社会性流动”、“社会福利全覆盖均等化”,蔡昉指出通过三个方面加快共同富裕的推进。他表示,要想把收入结构改善到合理水平,最终还要借助再分配的手段。因此,从现在开始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再分配应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手段。

在他看来,中国应该进入到一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计划。第一个,是脱贫之后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概有接近1亿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脱贫以后绝大多数不是贫困人口,但仍是低收入群体,如何让他们逐渐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中非常重要。第二个倍增是进城的农民工。当我们说中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农民工也勉强算得上是中等收入群体。但是他们没有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很多基本公共服务的享受也不均等,只有把他变成城市居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第三个倍增是让老年人过上中等生活。这是一个庞大的中等群体后备军,如何让老年人过上中等收入生活水平,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基本条件。

提及社会福利全覆盖均等化,他认为2012年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供给侧的速度,是我们潜在增长能力。但从现在开始,随着中国人口越来越接近于零增长,大概在2025年之前,我们越来越遭遇到需求侧的制约,也就意味着我们面临双重制约。按照这个分类,把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两个阶段和两类手段结合,就意味着我们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现代化不能回避的就是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建设。横坐标是人均GDP,是发展阶段,纵坐标相当于福利水平,是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大概在人均GDP一万美元到两万五千美元期间,社会福利水平从26%提高到36%,提高10个百分点。这1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到了36%,基本就算建成了福利国家。我国政府从现在到2035年正处在这个阶段上,因此我们必须要真正建立起这个制度。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