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姑娘张家齐奥运摘金

2021-07-28 01:11:41 新京报 

张家齐四五岁接触跳水。

张家齐的父母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女儿比赛。A04-A05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五岁的张家齐与郭晶晶合影。

新京报小记者刘冠臣采访张家齐妈妈。

▼张家齐(左)/陈芋汐庆祝夺得东京奥运会金牌。图/IC photo

姜冉馨/庞伟 混合团体10米气手枪 16比14

张家齐/陈芋汐 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 363.78分

杨倩/杨皓然 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 17比13

7月27日下午,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张家齐/陈芋汐为中国跳水队夺得第二枚金牌。当张家齐和陈芋汐相拥庆祝的同时,远在北京亦庄的一个居民区里,张家齐的妈妈肖英杰喜极而泣:“没白受那么多苦。知足了,值了!”

●登顶

优势太明显,对手根本没机会

在中国跳水“梦之队”,女子双人10米跳台是当之无愧的王牌: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设立双人跳水项目后,中国队就未曾让这枚金牌旁落。7月27日下午,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张家齐/陈芋汐这对“00后”搭档以完美而稳定的表现捍卫了中国跳水的荣誉。中国组合在比赛中拥有着巨大优势,5跳都拿到全场最高分,正常发挥完成最后一跳后,她们以363.78分的总成绩夺冠,领先获得银牌的美国组合帕拉托/斯奇内尔52.98分。

被外界称为“奇袭组合”的张家齐和陈芋汐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17岁的北京姑娘张家齐是名副其实的年少成名:2016年全国跳水冠军赛,12岁的她一举拿下女子单人10米台冠军;2017年天津全运会,张家齐收获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两枚金牌,成为备受瞩目的“全运新星”;2018年初登国际赛场,她在跳水世界杯上再次将女子10米跳台单人、双人冠军奖牌收入囊中;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张家齐与卢为搭档,女子双人10米台摘金。帮助中国队实现该项目世锦赛十连冠。光州世锦赛结束后,张家齐和陈芋汐成为跳台双人项目的搭档,在此后的国内比赛和多站奥运选拔赛中,两人均有上佳表现。

●成长

跳水初体验,一米板都不敢跳

张家齐和跳水结缘是个意外事件,因为从小就活泼好动,妈妈肖英杰希望孩子能学点什么,消耗一下她过于旺盛的精力。国标舞是妈妈喜欢的,兴冲冲地带着张家齐去报名,却被老师婉拒了:“孩子太小了,还学不了。”之后的选择是京剧班,不过张家齐的兴趣不大,直到找到位于国家体育总局的跳水俱乐部,充满乐趣的训练方式让张家齐喜欢上了跳水,在兴趣班保持着全勤记录。

肖英杰翻开家庭相册簿,将张家齐的成长历程一一指给记者看,“这是她第一次从一米板上往下跳,当时她不敢跳,还是我告诉她:跳下去咱们就去吃快餐……这是她第一次跳三米板,当时也是不敢跳,是教练拎着她,‘帮’她下去的……”从一米板不敢跳到如今站上10米台是奇妙的转变,肖英杰想了想:“也许是因为她有那么股冲劲儿吧。”

2011年进入北京跳水二线队,2014年进入北京跳水一线队,2017年进入国家队……当年那个被妈妈送去住校还眼含泪花的小女孩早已学会了自己收拾行装。她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国家队一直处于封闭集训状态,父母只是偶尔和女儿约好时间到训练局,隔着栅栏简短交流几句。

张家齐的房间摆设简单,显然主人不在此久居。上一次她回家,还是5月份的跳水奥运会选拔赛结束后,在家待了一天半。

记者们在张家齐家收看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时候,一只白色的博美犬兴奋地跑来跑去,是肖英杰应女儿要求养的。这只小狗去年来到家里,张家齐给它起名“奥小会”,以纪念这一届特殊的奥运会。

●性格

报喜不报忧,受伤了从来不说

男子双人10米台失金对中国跳水“梦之队”来说是个意外,也让女子双人10米台参赛选手背负了额外压力。不过,张家齐和陈芋汐两位小姑娘顶住了压力,并以巨大优势夺得冠军。

转播画面中可以看到张家齐腰部贴着肌肉贴布,“她身上也有伤。”张家齐的妈妈肖英杰微蹙着眉头告诉新京报记者。不过,她已经习惯了不是第一时间知道女儿的伤情,“这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受了伤也不说,不跟我说,也不跟教练说,除非是被发现。”发现也就是发现而已,肖英杰每次看到女儿身上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都会焦急询问,但往往只能得到一句“哦,没事”的回答。她形容家齐平时大大咧咧,遇事不钻牛角尖,但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还是让当妈的哭笑不得,“如果遇到什么好事她会跟我说,但如果输了或是情绪不好,她都不告诉我,也不表现出来。”

据介绍,张家齐对伤病的忍耐力要追溯到7岁时,当时她已经进入北京跳水二线队,在一次晨跑时和一位男同学相撞摔倒,手指几乎向后折了九十度。小家齐当时没有跟大人说,而是自己把指头掰了回来,如果不是后来教练发现整只手都肿了,她甚至都不会跟教练说这件事。之后接到教练电话的肖英杰带着张家齐去儿童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手指骨折,肖英杰真有点想不通:“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忍。”

●家人

母亲喜极而泣,“知足了,值了!”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的角逐中,张家齐/陈芋汐没给对手任何机会,早早地确立了绝对优势。远在北京亦庄的一个居民区里,张家齐的妈妈肖英杰在电视机前松了口气,前一天男子双人10米台遗憾失金后,她都没有给女儿发微信:“她去奥运会之后,本来我每天都会通过微信跟她联系,鼓励鼓励她,但昨天……我怕给她带来额外压力,就没有跟她联系。”

肖英杰习惯了不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压力,2017年是张家齐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比赛,她全然不知父母正坐在看台一隅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比赛。“我怕我们去了影响到她,所以没跟她说,看完比赛就走了,后来她才知道这件事。”东京奥运会前,肖英杰本来和张家齐的启蒙教练约好,只要孩子能代表跳水国家队出征,就一起去现场为她加油助威。疫情改变了计划,有遗憾,但肖英杰说:“知足了,值得了。”

女子双人10米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身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的女儿笑靥如花,远在北京的母亲喜极而泣。亲友们的道贺电话纷沓而至,肖英杰也擦了眼泪,笑着举起手机,去记录女儿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

第一次站上奥运赛场,拿到个人首枚奥运金牌,17岁的张家齐一路走来,所有不为外人所知的辛苦都是肖英杰的心疼:“你只能看着她身上的伤,你知道她的疼,可是你什么都替不了她,这些都只能她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就连张家齐有时候撒娇说“妈妈,我想吃面条……妈妈,我想吃麻辣烫”的时候,肖英杰都会左右为难——控制体重是跳水运动员的基本要求,何况是以“两”为单位控制的,看着为难的妈妈,张家齐往往会“安慰”一句:“我更知道怎么控制体重。”

过往所有的辛苦以一枚奥运会金牌为回音,17岁这年盛夏的故事,是一个不能更美好的结局。

新京报记者 周萧

■ 现场

“奇袭组合”互怼互爱变回孩子

以52.98分的领先优势毫无悬念地夺得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张家齐/陈芋汐组合的表现征服了现场所有人。赛后,这对好闺蜜也萌翻了混合采访区的所有记者。

在互怼中互相打气

张家齐出生于2004年5月28日,今年只有17岁,陈芋汐出生于2005年9月11日,今年还不满16岁。奥运会前接受采访时,两人在镜头前喊出:“我们是奇袭组合。”谁更漂亮?陈芋汐说“肯定是她。”谁的实力更强?两人意见一致,“都厉害吧。”

不同于跳台上的沉稳、平静,来到场下的张家齐、陈芋汐展现出孩子的本色。两人发型相似,张家齐个子稍矮、眼睛更大,陈芋汐更活泼,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回答问题时,张家齐相对严肃些,陈芋汐则乐呵呵的。

复盘这场比赛时,张家齐说:“今天是正常发挥,还有一点点瑕疵。在双方同步、各自入水方面,还差一点,需要再改进。”她强调,以前都是看着哥哥姐姐们比奥运会,真的轮到自己才感觉到那种压力,“要带着拼的心,不能只想着保。”

记者问,你们两个人如何互相打气?张家齐笑着透露,“我们也就比赛时互相打气,平时我们俩怼得厉害。”陈芋汐调皮地总结道:“我们是互怼中找打气的感觉。”

张家齐称陈芋汐宝宝

2018年至2019年,陈芋汐先后在全国锦标赛、世锦赛夺得单人10米台冠军,东京奥运会更是获得女子单人、双人10米台的参赛资格。

2018年底进入国家队至今,由于生长发育,陈芋汐的变化不小,“刚来国家队时,我是女台(女子跳台)项目最矮最小的一个,现在已经是最高的了。”

搭档张家齐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后,陈芋汐后面还要参加女子单人10米台的比赛。“这次奥运会先比双人。相比单人,今天比赛没有那么紧张,因为我搭档在旁边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励。”陈芋汐说。

张家齐则称呼陈芋汐为“小孩儿”,“她像小孩儿,像个宝宝,我的宝宝。”对于口中的小孩和宝宝,张家齐评价非常高:“她是特别聪明的小孩儿,教啥都能会,教啥都能懂,我也没啥可传授的了。”

谈及后面的跳水女子单人10米台比赛,张家齐表示:“我后面的安排就是当好拉拉队队员,好好为我的队友们加油鼓劲儿。”

新京报特派记者 徐邦印 东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