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增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速21.95%;2011-2020年,小微市场主体的发展势头强劲,占全部新注册主体数量95.78%......
7月29日,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联合天眼查发布《中国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研究报告(2011-2020)》,首次提出并应用“市场主体注销注册比”、“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以及“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注销市场主体寿命”等指标,对我国市场主体总体及分区域、分行业的发展活力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客观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市场主体增幅明显:2013年以来年均新增千万家
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新增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新增市场主体总量超过千万家。尽管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新增注册市场主体仍呈现逆势增长势头,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360万家,同比增速达21.95%。
2020年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较去年大幅回升至73.51。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0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的恢复,说明出台的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取得良好效果。
首提“市场主体生存指数” 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市场环境优良
报告按照区域划分统计了2011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总计占全国的35.61%,超三成新增市场主体集中于五大城市群。还首次提出并应用“市场主体生存指数”指标,代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市场主体的生存难易程度,指数越高生存越容易。
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东部地区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为8.57,中部地区为2.66,东北地区为-4.78,西部地区为-6.44,表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市场主体生存较为不易。各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为3.35,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为0.87,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为0.15,较适于市场主体生存。
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46.85家,江苏省144.32家,海南省128.86家,上海市122.01家,浙江省118.25家,排名前五。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是指某一区域市场主体数量与当地千人口数量之比,排名前列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更得到市场主体认可。
毛细血管活力释放:小微和民营企业2013年以来涨幅最高
在7月27日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就业的主力军。一个普遍的规律是,中小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我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坚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根据报告,在各类市场主体中,小微市场主体和民营企业整体活跃度较高,个体工商户和有限责任公司涨幅最高。从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规模分布情况看,2011-2020年,注册资金规模在0-100万元的新注册主体数量占到全部新注册主体数量的95.78%。放管服改革等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小微市场主体的发展,这些新增的经济活动参与者释放出强大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支撑作用。
商标专利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报告显示,2011-2020年,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商标数量、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数量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各年同比增速虽有波动,但增速基本都维持在两位数,表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合规意识日益提高,违规状况持续改善。2015年除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8.03%以外,经营异常和严重违法案件同比增速分别下降了1.84%和17.68%,总体违规数量下降了1.22%;从2016年以后三类违规数量呈现同方向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表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实施后成效显著。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就是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一个行业或地区的市场主体活力状况代表了该地区和行业市场经济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潜力,也是其成长土壤的综合反映。
报告相关数据来自天眼查,部分由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从公开渠道收集。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以公开数据为基础,综合近3亿社会实体近千个维度实时及历史变化信息,基于“数字孪生”、 “天眼链”等技术实现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可信数据,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统计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开放域的实体抽取、消歧、对齐与推理,将分散的商业信息实现统一表征。
本次发布的报告为总报告,还将陆续发布地区和行业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研究报告,为地区、行业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