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这种电器,价格大涨超30%!有产品涨价近千元!原因是…

2021-08-04 13:08:55 和讯名家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视机售价同比上涨了34.9%,记者走访了上海各家电卖场了解到,由于芯片短缺,液晶面板涨价导致电视机价格一路上涨。

  液晶电视机价格大涨超三成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在上海浦东的一家家电大卖场内,记者发现,最新的65寸液晶电视,售价普遍在6000元。店员告诉记者,电视机的价格从年初起就开始上涨。

  在网上各类购物平台上,记者发现,许多品牌的电视机价格相比年初有着数百元的涨幅,这样的情况在往年并不常见。

  液晶电视的价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涨幅?记者来到江苏昆山的一家电视生产企业了解情况,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液晶电视机的出厂价相比去年同期都有着30%到50%以上的涨幅。

  江苏昆山某显示设备生产企业总经理 陈敬华:我们最常使用的65寸的电视,现在跟去年三四月份比,有近1000元的价格增加。

  陈敬华告诉记者,目前,电视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液晶面板价格上涨。液晶面板在电视机成本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70%,从去年4月起,液晶面板价格开始上涨,企业只能通过产品提价方式缓解经营压力。

  江苏昆山某显示设备生产企业总经理 陈敬华:这也是这么多年很少见的,连续15个月的涨幅,现在这个涨幅,小尺寸液晶面板涨幅甚至接近200%,大尺寸液晶面板已有将近50-60%的涨幅。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累计销售额594亿元,同比增长15.1%,均价3332元,同比增长34.9%。但对于电视机生产企业而言,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彩电累计销量1781万台,同比下降14.7%,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说明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因此液晶电视机价格涨幅低于液晶面板涨幅。

  芯片短缺

  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涨超90%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电视机和显示器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液晶面板,目前液晶面板在电视机成本占比超过70%。从去年四月开始,液晶面板的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上涨,部分液晶面板价格上涨都超过了90%,液晶面板价格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在江苏昆山的一家面板生产企业,工作人员正在生产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在组装好驱动IC芯片后就成了电视机、手机和笔记本的屏幕。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游笔记本电脑对液晶面板的需求非常旺盛,从去年5月起,工厂的订单量就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电视、笔记本、平板设备等需求十分旺盛,这使得液晶面板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上涨。截至2021年6月,55英寸及以下中小尺寸面板采购价同比涨幅都在90%以上,其中55英寸、43英寸、32英寸面板同比上涨97.3%、98.6%和151.4%。

  此外,许多液晶面板原材料的短缺也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某笔记本生产企业江苏昆山厂厂长 张力丰:尤其是IC类别,交货周期装卸时间的部分,可能从原来的3个月,甚至于延长到6个月,甚至于更久的一个交货周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驱动IC芯片是液晶面板最重要的原材料之—,由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产能紧缺,从去年底开始液晶面板的驱动IC被其他更高附加值的芯片挤占了产能,这就造成驱动IC紧缺,价格上涨近3倍。

  液晶面板企业上半年业绩亮眼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上涨,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如何?未来液晶面板的走势又会是怎样的?

  7月13日晚间,京东方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127亿元,同比增长1001%-1008%。随后,TCL科技发布公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69亿元,同比增长438%到471%。

  在今年第一季度,TCL科技实现净利润24亿元,即使按照上半年利润的下限65亿元来计算的话,TCL科技第二季度净利润仍高达41亿元。同样来算,京东方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将超过73亿。两者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都超过了去年全年,也创下了两家公司自上市以来最好的单季度利润表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球市场对笔记本、电视以及平板电脑的需求增速开始逐步放缓。

  业内人士认为,液晶面板的需求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提前透支,再加上价格涨幅较大,需求会继续受到抑制。

  华西证券数字新媒体产业分析师 宋辉:现在终端厂商,尤其是电视的终端厂商,跟整个上游的面板供应商存在着一定价格博弈,因为价格过高会导致它下游的需求偏紧。从我现在的判断来看,三季度可能还会维持比较高位的状态,过了三季度之后,四季度以后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一个小的调整。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段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