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1大深度|河南百亿水灾理赔背后: 郑州40万辆车受损,险企怎么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致鸿、杜巧梅 北京、河南报道
7月30日上午,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河南汽车贸易中心,各家4S店门口摆满了等待处理的受损车辆,到处是被拆卸下来单独晾晒的车底隔音棉、座椅。
河南银保监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河南保险行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4.58万件,初步估损112.21亿元,已决赔付10.93万件,已决赔款18.51亿元。
“这次河南暴雨发生后,车险行业面临了巨大考验。在空前的理赔查勘定损压力下,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难题也很多,比如如何处理车险综合改革前未投保发动机涉水险的理赔诉求,如何界定部分车主在车辆涉水熄火后再次点火的情况,针对新能源车涉水后的查勘和定损实务,以及(推定)全损车辆的残值处理等。”瑞士再保险中国区车责意核保部负责人胡咏涛坦言。
在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水淹车调查问卷”发出后,有不少车主留言。例如,一位车主提问:“除发动机外,若整车被泡受损如何理赔?”某财险公司查勘专家表示,“在承保车损险的情况下,如果整车被泡达到全损标准,可以按车损险保额赔付,若未达到全损情况,则需要被保险人及维修单位/保险公司三方共同协商定损方案,按实际损失赔付。”另一家财险公司回复,“整车被泡,发动机也会被浸泡,构成暴雨责任按车损险赔付。
中国气象局8月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正因如此,保险行业需要未雨绸缪适应气候变化,提高次生灾害风险知识,改善建模能力,在风险评估中包含前瞻信息,支持开源损失模型框架,对理赔进行更细化的检测,了解风险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对保险风险做出合理的安排。
郑州40万辆车因灾受损
每次灾害来临,保险公司都会遇到客户大量集中出险报案的情形,这无疑是一种压力测试。这种忙碌程度从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援豫理赔支援组即可窥一二。
从7月24日凌晨到达郑州,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援豫理赔支援组10名查勘员在当地已经连续工作超过一周。“我们是7月23日下午从北京出发,24日凌晨到达郑州。简单的休息调整后,早上8点左右整个支援组开始进入比较繁忙的工作状态。我们第一天的工作主要是集中接报案及回访已报案客户,平均每个人一天回访100多位客户,每个人都接打了几百个电话,晚上嗓子都哑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报案太多了。”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援豫理赔支援组组长王云飞不无感慨地说。
谈及目前的工作状态,王云飞表示,“我们早上8点半集合一起开会,然后分别按照指派的任务前往各个维修点定损,中午基本没有休息,只是简单吃口饭,一直到晚上7、8点才能收工,回来以后大家还要录案子,然后开个小会总结一下当天的工作,分享定损的技巧和经验,基本晚上12点以后才能休息,每天差不多都是这个工作状态。最开始的难点是突然激增的任务量和当地理赔政策的学习,目前工作已从初来乍到的不熟悉变得更高效。”
截至7月28日,河南保险行业共接到理赔报案41.23万件,其中车险报案22.64万件。另据河南省汽车行业商会统计,截至目前,河南暴雨导致郑州40万辆车因灾受损。
对于水淹车的救援和理赔,可以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例如,人保财险河南分公司启动客服电话大灾溢出机制,重点接听灾区保险报案,并对受灾车辆实施无差别救援。河南暴雨期间,中保产险从全国其他分支机构调派了122名经验丰富的理赔人员奔赴河南参与应灾。截至7月28日,中华联合累计施救水淹车辆2130台,累计定损水淹车辆1569台。
事实上,很多查勘车也成了水淹车。为了应对人车同紧张的局面,援军不断从全国各地赶来。据不完全统计,保险公司投入查勘理赔人员6240人,救援车辆3067辆,其中从全国集中调拨救援车1351辆、查勘车231辆、查勘定损专家826人,已救援受灾汽车6.64万辆。
“因灾受损的车辆实在太多。我们店内目前拖回来等待定损、维修的过水车辆大概700台,4S店已经存放不下,在周围租了几个停车场专门停放。”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一家合资品牌4S店工作人员说。
“客户很急,大家都在连轴转的干活,我们联合保险公司为客户申请理赔开通了快速通道,保险公司也提供了团队特事特办。”一家4S店市场经理表示。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某保险公司理赔客服中心负责人坦言,一开始受极端天气影响,郑州部分地下车库积水未抽干,导致救援不及时而引发客户投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因拖车车型问题,部分拖车无法下地库,导致车辆救援延后;此外,因报案量激增及信号不稳定,导致理赔员电话长时间占线或有无法接通电话情况出现。
为了提高理赔效率,瑞士再保险业务管理部中国区负责人盛中豪建议,面对巨大的损失及有限的理赔资源,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险科技,比如风险地图或模型,分析预测并实时监控不同区域降雨强度,根据损失情况监测与分析来调配各区域的查勘资源,并制定不同区域的救援与查勘策略;调用内外部一切资源加强查勘和理赔定损工作,比如集中调派其他分公司的车险查勘团队、外部公估公司、合作维修商、救援机构和车辆鉴定拍卖机构等,分区域分小组开展理赔工作;由于本次事故中多为水淹车,查勘定损参与主体较多,根据水淹和浸泡的位置等制定明确的定损规则,并对全损和维修案件及小额案件进行分类。
发动机涉水险新旧条款或同赔
2020年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实施《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基本不增加保费支出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车损险可获得更多保障,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指定修理厂、无法找到第三方等保险责任无需额外投保。删除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免责约定,车险产品实现了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巨灾风险的全覆盖。删减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有力减少理赔纠纷。
这意味着,如果是2020年9月19日之后投保新条款的车主,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包含在主险当中,不用担心发动机进水导致的损坏。在2020年9月19日之前投保的车主,如果没有单独投保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发动机进水之后导致的发动机损坏是免赔的。
在河南暴雨发生时,商业车险有效保单中绝大多数是这一时间后投保的业务,但在此之前投保的车主,可能很少会单独投保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尤其是像郑州这种北方城市。
据了解,有保险公司为此开了“绿灯”。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开通绿色通道,为平安车险客户提供免费拖车救援服务,同时为保障客户财产安全,车损险部分新老条款均按照20条款理赔,单证减免等服务。截至7月29日,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新车险用户比例约在82%左右。
事实上,自河南暴雨以来,银保监会、河南银保监局多次下发通知,强调确保金融服务畅通。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支持防汛救灾加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应全力做好保险理赔服务,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集中调配查勘人员、救援设备,建立理赔服务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
河南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超表示,河南银保监局指导行业协会发布车险理赔承诺书、理赔常见问答;加强与郑州市政府的沟通,协调解决受损车辆存放场所和维修力量短缺等问题。推出免现场查勘、免气象证明、免费救援、定损直赔到店“三免一直”服务。根据车辆受损情况,勘查定损后,在合同约定责任限额内,最大限度理赔。资料齐全的,万元以下赔案最快10分钟到账,全损认定后24小时到账。采取车险小额案件极速赔付、同一维修站打包协商定损、高损失等级车辆推定全损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理赔效率。多家公司在报案量集中的小区设置理赔点,开设水淹全损车直赔通道。
此外,在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水淹车调查问卷”发出后,有不少车主留言。例如,一位车主提问:“除发动机外,若整车被泡受损如何理赔?”某财险公司查勘专家表示,“在承保车损险的情况下,如果整车被泡达到全损标准,可以按车损险保额赔付,若未达到全损情况,则需要被保险人及维修单位/保险公司三方共同协商定损方案,按实际损失赔付。”另一家财险公司回复,“整车被泡,发动机也会被浸泡,构成暴雨责任按车损险赔付。”
还有车主提问:“对车辆定损、理赔有何标准?”“不同品牌、价位的车辆在定损、理赔上有何不同?”前述财险公司查勘专家表示,“需要对受损车辆进行拆解/勘验确定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维修定损方案。在确定维修费用后,即可正常理赔。没有不同。”另一家财险公司回复,“同等损失的不同品牌车辆维修价格、更换配件、工时的价格不同,致使核定价格有所不同,理赔流程上没有不同。”
财险公司能不能扛得住?
然而,在彰显保险价值的同时,一个新问题也由此产生:这是否会令本就不富裕的财险行业,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截至7月28日,河南保险行业初步估损金额98.04亿元,其中车险估损金额64.12亿元。中国人保(601319,股吧)预计赔付总额超20亿元,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股吧)预计各自赔付总额均超10亿元,中国太保(601601,股吧)预计赔付总额超7亿元,中华联合预计赔付总额2.4亿元,不一而足。保险公司相关理赔救援工作仍在有序开展。截至8月3日,河南保险行业初步估损112.21亿元,已决赔款18.51亿元。
对此,穆迪直言 ,这对中国非寿险公司具有一定负面信用影响。“以截至7月23日,国内保险公司预计此次暴雨相关赔付金额超50亿元为参照,我们估计国内保险行业的综合赔付率将因此提高约0.5个百分点。随着降雨的持续和未来理赔报案的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将进一步明确暴雨给其带来的相关损失。”
穆迪进一步分析称,根据保险公司发布的信息,总损失占比最大的预计为短尾车险赔案。特别是,与以往洪灾相比,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后的保单扩大了涉水损失保险范围,这可能会增加保险公司的理赔支出。这将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盈利能力面临的压力,车险综合改革后保险费率下降导致车险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根据市场报告,国内车险市场2021年上半年勉强盈亏平衡,其综合成本率从2020年的99.0%左右升至99.9%左右。
诚然,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车险市场“降价、增保、提质”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降费让利超千亿、赔付水平大幅提升、费用水平大幅下降。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按照车险综合改革设定的目标,车险综合赔付率水平由改革前的57%,升至3月末的71%,上升14个百分点;6月末整体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17%,综合赔付率上升15个百分点。
但这也意味着,财险公司可能压力增加。惠誉表示,河南暴雨导致的保险索赔将令中国非寿险公司2021年的承保利润率进一步承压,这对于2020年9月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后面临理赔率上升的大部分公司而言可谓雪上加霜。相关理赔虽仍在进行中,惠誉认为,目前暴雨带来的保险索赔金额将逾80亿元,约占2020年中国非寿险原保费总额的0.7%。
不过,视乎再保险结构、承保限额及免责条款等再保险安排,保险公司应能从再保险公司收回洪灾造成的部分承保损失。盛中豪表示,极端天气灾害为市场带来巨大损失,再保险通过提供巨灾保险及再保合约支持,灾后快速高效提供预付赔款或现金摊赔,减少直保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不同保险公司承保规模不同。对于财险行业而言,短期赔付支出会有明显增长,但整体压力处于可控区间。”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称。
新能源专属车险渐行渐近
河南暴雨,也令财险行业陷入沉思,新能源专属车险问题显得格外急迫,目前新能源车险仍沿用传统车险条款。
胡咏涛分析称,总体上看,车险综合改革后的新能源车保单与传统燃油车保障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均包括了因涉水造成的车辆损失的情况。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并不存在发动机二次点火的情况,因而降低了车辆出险后拒赔的概率。虽然,在河南暴雨中新能源车得益于其核心部件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展现出了比传统燃油车更强的耐水性,但长时间的浸泡同样会导致新能源车发生故障。由于新能源汽车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价格昂贵,占整车价格比例达到50%以上,发生涉及三电的损失后修复成本非常高,加之新能源车普遍配有大量电子元器件(如雷达、传感器)以及配套的软件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其零整比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发生全损(或推定全损)的概率与传统燃油车相当,甚至更高。
针对车险综合改革前的保单,发动机涉水附加险的保障对象理论上是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并不包括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尤其是电池包。这就意味着,车险综合改革前关于新能源汽车涉水这方面的保障是缺失的。当然,理论上此次受灾的车辆中车险综合改革前的占比并不高。
胡咏涛指出,由于河南暴雨的严重性,许多过水车辆在理赔查勘时已在水中浸泡多时,修复成本过高决定了大量车会被推定全损,这其中也包括新能源车,推定全损后的残值理论上由保险公司处理。“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率偏低:一是新能源车维修对技术要求极高,在没有专业维修能力的情况下由于电池更换成本过高一般只能报废处理,二是即便维修后重新投入二手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也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
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表示,支持行业制定新能源车险、驾乘人员意外险、机动车延长保修险示范条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车和具备条件的传统汽车中开发机动车里程保险等创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公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
保险行业期待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有助于提供基于新能源特有风险的更精准的定价,同时进一步明确针对新能源汽车软、硬件的保险责任,增强新能源车险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适应气候变化需要改善建模能力
近年来,全球极端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逐年升高。2021年7月,西欧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其中德国损失惨重,保险业预估损失超50亿欧元。
根据瑞再sigma报告,2020年全球因灾经济损失绝对金额达到2020亿美元。美国受灾最严重,东海岸大片区域遭受飓风袭击,西部爆发森林火灾,而创纪录数量的对流风暴重创中西部地区。澳大利亚亦遭遇前所未有的干旱、森林火灾和风暴。季风雨给亚洲带来严重洪灾。
就保险业的贡献而言,2020年该行业承担了890亿美元灾害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这个金额在sigma 纪录中排第五位,高于790亿美元的前10年平均值。值得一提的是,890亿美元的损失中大多是次生灾害导致的。根据 sigma 估计,全球范围来看,洪水占2011-2020年间次生灾害保险损失总额的 16%。如果将飓风或台风引发降水和风暴潮造成的洪水包括在内(即原生灾害的次生效应),比例会上升到20–25%,从而成为上个10年第二大致损次生灾害,仅次于强对流风暴和森林火灾。
中国气象局8月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1961~2020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1992~2020年,中国酸雨总体呈减弱、减少趋势。196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0.8,是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胡咏涛看来,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为防范此类自然风险,保险行业需要提高次生灾害风险知识,改善建模能力,在风险评估中包含前瞻信息,支持开源损失模型框架,对理赔进行更细化的检测,了解风险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对保险风险做出合理的安排。
富邦产物保险公司总经理罗建明认为,气候变迁的威胁是未来人类面临最关键的考验,这使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风险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以及提升“风险韧性”的重要性,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皆须未雨绸缪,既要提升对风险和风险损失的吸纳能力,更要备妥风险发生时,维持个人正常生活及企业持续营运的应对机制,同时提升灾后的自我恢复能力, 快速因应风险回归正轨。
(作者:李致鸿,杜巧梅)
点击进入专题:
河南遭大范围暴雨袭击
责任编辑:刘德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