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机场保洁人员、机场公安辅警、志愿者等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将进一步强化。
最新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提出新要求,如接触入境人员或货物、交通工具的保洁员要固定岗位,避免境内、境外作业人员交叉。
南京疫情早期机场保洁感染,防控指南提出新要求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指南》强化了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机场装卸工人、一线市场监管人员、专业救援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导游等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尤其是对境外航班和机场相关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
据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通报,南京疫情早期,感染病例出现在机舱保洁人员中,先在机舱保洁人员中快速传播,后通过社会活动、工作环境污染等造成疫情进一步传播。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提出,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和机场司机等是高风险岗位人员,也是近期疫情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本次指南修订从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
根据《指南》,接触入境人员或货物、交通工具的保洁员要固定岗位,避免境内、境外作业人员交叉。
机场保洁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工作期间非必要不接触其他岗位的人员、非必要不去入境航空器和进口货物等高风险等级场所。如因岗位性质和工作需要必须接触或去不同风险等级场所工作的,根据所处场所的风险级别,应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并按流程正确穿脱。
此外,机场保洁要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机场司机建议穿着防护服,装卸相关区域内应物理隔离
南京疫情中,机场装卸工、司机等也出现感染。
《指南》提出,针对机场货物装卸工作人员的活动区域,应区分设立工作人员室内办公及休息区、穿脱防护装备区和货运作业区。办公休息区、穿脱防护装备区和货运作业区分别视为货运操作人员的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不同区域间应予以区分标记,保证物理隔离,相互不应交叉。
地面货物装卸、转运、分拣、搬运等操作人员应按货运航班风险及货物类型进行区分,分为冷链货运、普通货运人员。两类货运人员应相对固定,避免混排。冷链装卸人员应集中休息,条件允许时安排集中居住。
负责入境航班的司机应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建议穿着防护服,人员应固定,其休息区域应固定,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机场司机不得接触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工具、车辆、物品;人员摆渡车、叉车、集卡及其他运输车辆驾驶员非工作必要不下车。
机场公安辅警执勤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或丁腈手套。进入高风险场所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可佩戴护目镜、穿着防护服、一次性鞋套。
社区工作者应减少使用厢式电梯
根据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接待来访人员时,应要求对方必须佩戴口罩。上门服务前,应提前与社区居民电话沟通上门时间;上门服务时需做好个人防护,科学合理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上门服务期间,应减少使用厢式电梯,乘坐厢式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尽量减少纸质文件传递,减少人员接触;确需传递文件的,交接后注意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暴雨洪灾,不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根据《指南》,专业救援人员应当做好口罩、帽子、手套、防水靴套等救援物资储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前了解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淤泥、洪水,条件允许时应戴手套、穿胶靴、扎紧袖口裤腿,蹚水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救援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加强手卫生。尤其是在接触洪水后或进餐前应用流动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宜喝开水或瓶装水。不喝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不食用被水淹的食品。
应选择空旷的场所饮食、休息,减少聚餐和聚会。减少在密闭场所的交流,交流时保持安全距离。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