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

2021-09-03 09:17:18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题:赓续抗战精神 砥砺复兴力量——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高蕾、孙少龙、徐壮

  70多年前的9月3日,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随之胜利结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沉沦了百余年的中华民族从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

  如今,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民族复兴不可逆转。而那凝结于苦难历程中的伟大抗战精神,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有一种精神璀璨耀眼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101岁的郭瑞祥军装整洁、面容坚毅。他坐在轮椅上,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的七一勋章。

  80多年前,怀揣着参军打鬼子、不当亡国奴的坚定信念,年轻的郭瑞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那一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大斗争中。

  那是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四万万空前觉醒、空前团结的中华儿女像郭瑞祥一样,奋勇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24小时,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个发出抗战宣言,号召奋起抵抗日寇。

  此后,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救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中华民族钢铁长城。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四川战士王建堂出川抗战前,收到父亲赠送的一面白布大旗,旗帜正中写着一个苍劲有力的“死”字。

  哪有父亲不愿孩子平安归来、近前承欢,只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得不肩负使命、勇往直前。

  神州大地上,这样的壮烈比比皆是。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冰天雪地里,杨靖宇率部与日伪军战斗周旋,直至战死仍然保持射击的姿势。

  “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被捕后不畏日军胁迫,绝食殉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从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国民党军“八百壮士”,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不朽历史篇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山河的光复,更是人心的洗礼,精神的重塑。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这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过历史的云烟,激昂震撼,它从战歌到国歌,改变的是时代背景,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

  走过苦难与辉煌,有一种传承历久弥坚

  “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河北冉庄地道战创始人之一张森林当年手书的遗诗《就义辞》,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尽管纸面已泛黄破损,但诗中饱含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正是有了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基层法律工作者周少怡一边参观一边给5岁的儿子讲解,“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在下一代心里生根,是我们的职责。”

  精神的弘扬,离不开记忆的传承。

  卢沟桥上,游人驻足,神情肃穆。

  炎炎烈日下,“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90岁的郑福来老人向来往游客介绍他亲历的抗战。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亲历了这片土地屈辱的过去。”郑福来说,“今天,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保存民族共同的记忆。”

  英雄的故事口口相传,抗战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

  白洋淀,芦苇在风中摇曳,“未来之城”雄安新区正在拔节生长。曾经,这些芦苇也是雁翎队最好的掩护。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这首记录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神勇表现的民谣,至今仍在白洋淀一带传唱。

  陈锋,中铁三局天津公司机械分公司经理,现在负责雄安新区起步区海岳大街道路综合管廊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能够参与“未来之城”项目,对他来说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当年,白洋淀的雁翎队划着打水禽用的‘鹰排’,扛着土造武器‘大抬杆’书写抗日救国传奇。”陈锋说,“今天,我们在工作中要传承这种百折不挠、拼搏奋斗的精神,为雄安的建设贡献力量。”

  江山代有传人,精神穿越时空。

  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的汗水,抗击疫情关键时刻逆行的身姿,体育竞技的舞台上为国争光的呐喊,科技强国的梦想下一个个不眠的深夜……今天的华夏大地,处处可见精神赓续弘扬的硕果。

  “民族危机愈是加剧加深,抗战精神就愈是激情雄壮;民族复兴愈是深入人心,抗战精神就愈成为全民族精神不竭源泉。”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说。

  站在新征程起点,有一种力量势不可挡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汇聚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引发热烈欢呼。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就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如今,这个前所未有地接近复兴梦想的古老民族再次站在了新征程的起点。

  秋日的北京,天高云淡。

  站在北京宛平城墙下,当年的弹坑依然清晰可见。

  80多年前的那个夜里,枪炮声打破了宛平城的宁静,也唤醒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共御外侮的战斗意志。

  “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战争年代,一张报纸的社评曾这样写道。

  民族危亡时刻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沉淀为民族复兴的深厚底蕴,融汇成昂扬奋进的精神内核。

  巍巍太行,这里曾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八路军伤亡惨重,先烈的鲜血染红了土地。”这场百团大战进入反扫荡阶段最惨烈的关家垴战斗,是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人事处处长郭宏伟自小就熟悉的故事。脱贫攻坚战中,他曾担任左权县麻田镇包村工作队队长。

  囿于抬头是山、低头是沟的自然条件,左权县脱贫工作面临诸多“硬骨头”。“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的对口帮扶村几乎没有成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郭宏伟介绍,“百团大战中,先烈们殊死搏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603883,股吧)过上好日子。如今,面对贫困,我们更应该勇于亮剑。”

  易地搬迁、光伏发电、特色养殖……在当地干部群众努力下,2019年4月,左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攻坚战打赢了,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郭宏伟说,“我们将和同事们一起在这片抗战的红色热土上,继续打好强村富民‘攻坚战’、为民服务‘持久战’,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有继续弘扬抗战精神,才能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参与采写:刘翔霄、赵洪南、李浩、白明山、邱冰清、王君璐)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