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顶层设计将出台 支持民营和外资参与投资运营

2021-09-24 07:27:30 第一财经日报  祝嫣然

  [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现实需要,是优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也是补短板、促进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 ]

  9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这意味着,新基建的顶层设计即将发布。

  国常会特别提到,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基建建设规划路线图明确,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建设,有利于确保项目科学合理规划、积极稳妥推进。会议着重提出要鼓励多元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未来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降低社会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新基建建设规划路线图明确

  国常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科学布局和推进建设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中建政研集团董事长梁舰对第一财经表示,新基建不仅成为跨周期调节的抓手,更是中长期加固经济发展韧性、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加码双碳国际合作话语权的紧迫需求。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全面提速,为我国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网络建设速度和规模位居全球第一,5G独立组网率先实现规模商用;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5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且强调,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现实需要,是优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也是补短板、促进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稳投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培育和发展经济新动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不仅是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吴琦说。

  此次国常会做出了具体部署,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动国家骨干网和城域网协同扩容,开展千兆光网提速改造。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完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泛在协同的物联网。

  在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方面,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通创新。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建设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民生基础设施。

  此外,国常会还明确,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增强高水平交叉前沿性研究能力。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建设开放式、专业化众创空间,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9月23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新基建,钱从哪里来?国常会指出,鼓励多元投入、推进开放合作。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

  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新基建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其中资金来源不足日益凸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依然是去杠杆的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资金来源保障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业内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形成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互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梁舰表示,根据全国各省份上报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划,其中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30万亿~40万亿元,需要包括央企、国企和民企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新基建的投融资、建设和管理运营中。社会资本以政企合作的模式参与新基建,发挥专业专注的优势,有利于快速推进商用化,实现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形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琦表示,民营企业受限于整体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一、综合竞争力薄弱等现实情况,深度参与新基建存在诸多困难,而且部分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较高,特别是交通、能源、电信等领域。应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降低社会资本的各类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其合法权益。

  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但市场化运作应当成为项目建设的立足点,如何保障项目有收益、能收益,项目风险可控在控,需要进一步探索。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是关键因素,应探索可续持的商业模式。注重项目投建营一体化,做好项目建成后本身效益的长期维护,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方式,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

  在吸引外资参与新基建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刘小南近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更加积极主动向外资企业宣介有关法律和政策,帮助外资企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引导推动外资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更多把握投资机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吴琦建议,通过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新基建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有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通过应收账款和订单融资、实体仓储和票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助力民营企业获得定向精准的资金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