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强省“十四五”将瞄准这些领域!
10月13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先来看重点:
1、到 2025 年,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310328)源。
1、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 10%,R&D/GDP 达 3.5%左右;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 90 人年;
2、在若干重要科学前沿、颠覆性技术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在“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及装备方面形成系列重要突破;
3、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4、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达 1.8%。
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加便捷高效,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0亿元。
6、展望 2035 年,形成高效成熟的国际化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成为引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力量。
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规划》提到,科学发展进入新的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范式革命正在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并催生着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广东应当抓住科技革命的契机,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努力抢占未来产业技术制高点,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作为科技创新强省,《规划》认为,广东科技创新仍存在若干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足,高层次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基础研究投入偏低,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模式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创新政策落地以及创新环境营造有待加强。
对比报告提出,要以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为总目标,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牢牢把握“双区”建设机遇,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环境营造,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推动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将广东打造成为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战略力量。
《规划》针对2025年和2035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到 2025 年,广东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科技创新排头兵地位进一步稳固,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600405,股吧)。
展望 2035 年,广东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高效成熟的国际化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创新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广东成为引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力量。
以深圳为主阵地
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围绕国家战略布局,进一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优化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格局,着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建设一流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构筑国家重大创新动力源。
其中,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规划》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为主要承载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起步成势,推进光明科学城围绕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支持广州南沙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海洋等重点前沿科学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重要载体。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规划》提出,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广东发展需求,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
具体包括哪些方向呢?
以量子科学为示范引领,带动实施基础研究“卓粤”行动计划。基础研究突出原创,持续大力支持量子科学、脑科学、纳米科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合成生物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点领域。
其中,量子科学方面,要以抢占量子技术制高点为目标,聚焦国家“强基”工程重大需求,着力在量子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及时制定量子科技“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大力布局量子物态与量子材料、关键核心设备、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科研方向,探索构建量子安全通信示范网络。
《规划》还提到,要紧密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聚焦我省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传感、卫星互联网、空天科技、太赫兹、信息光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天然气水合物、氢能、材料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13大领域实施研发专项,为提升广东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是谋划未来,而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则是着眼当下经济主战场。
《规划》提出,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补短板、锻长板”,狠抓“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聚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结合,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主要涉及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体包括:重点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200家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规划》提出通过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健全科技信贷机制、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支持力度等举措促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
具体来看,支持科技型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建立全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数据库,建立健全与深交所、上交所南方中心、港交所共同建设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科创板、创业板等科技型企业上市服务绿色通道,抓住注册制改革契机,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到沪深交易所上市融资。充分发挥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效能,加快推动广东“科技创新专板”建设。力争到 2025 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 200 家。
《规划》提出,吸引境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在广东落户,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鼓励支持省实验室、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孵化器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发起或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创业投资基金与省内各类创新创业政府引导基金相互衔接、错位发展。建立健全创业投资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省创新创业基金循环投入机制,创新投资和退出机制,完善国有创投机构容错免责机制,引导创业投资更多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科技型企业。推动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实施管理层和核心团队持股和跟投。强化与科技部、中科院等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央企对接,发挥好粤科金融集团的作用,组建省“粤科创投”基金,加快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吸引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科院母基金等一批国家级基金落户广东。力争到 2025 年,推动15 家以上风投创投机构进入全国 50 强。
此外,《规划》还表示,支持银行机构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设立科技支行,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信贷审批授权专属流程、信用评价模型和“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扩大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惠及范围。鼓励银行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创新科技类信贷产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贷款模式,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深入推进科技企业的征信、信用评级工作,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在服务科技型企业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优化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运作模式,逐步扩大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规模,实现省市联动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省内全覆盖。力争到2025 年,省内科技型企业银行贷款额年均增长不低于 15%。
编辑:叶舒筠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