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电力、交通、医疗,冬奥保障怎么做?

2021-10-27 03:39:07 新京报 

10月26日,国内首次研发的大功率清洁能源发电车亮相。

10月26日,充气式保障舱亮相。

10月26日,巡检“机器狗”亮相。

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冬奥电力保障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同步上线运行。

如何确保赛事不受大风影响?冬奥场馆怎么保证不停电?运动员滑雪时受伤了怎么处理……新京报记者获悉,气象、电力、交通及医疗等多个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备战北京冬奥会。

冬奥气象

根据天气和赛事开展联合天气会商

今年10月,北京市区和延庆赛区气象保障服务启动,气象服务团队陆续进驻相应机构、场馆开展服务。10月和11月,两个赛区将举办“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2021下半年测试赛和测试活动。

其间,北京市气象台在每天下午的天气会商中,增加赛区天气形势会商,并根据天气情况和赛事安排,与中央气象台、赛区气象服务团队开展联合天气会商。

冬奥户外项目直接受天气条件影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负责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项目的气象保障服务。她认为,自己与冬奥结缘,是因为此前的研究方向与冬奥相契合。2015年、2016年期间,符娇兰做过有关冬季降雪和积雪预报的研究,而冬奥会包含了众多户外项目,受天气影响极大,若要顺利举办就不得不关注这类冬季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

符娇兰负责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雪上项目中唯一一个坐落于北京市内的竞赛场馆。冬奥会期间,滑雪大跳台将举办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的比赛。

大跳台赛道结构总长164米,出发区高48米,结束区为-4米。比赛时选手从高处滑行而下,通过大跳台起跳,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动作。符娇兰说:“运动员们在空中各种翻腾,所以对大风预报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稍猛烈一些的阵风,就可能对滑雪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行姿态以及落地安全产生影响。

预报员协助克服自然条件局限

2020年冬天,符娇兰在延庆赛区驻训,当时正在准备高山滑雪项目的测试赛。垂直落差约900米、坡面长度约3000米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场地之一,对参赛运动员挑战极大,对赛事期间的气象预报服务也要求严苛。

符娇兰介绍,高山滑雪比赛需要用缆车快速帮助运动员等从山底到达山顶,如果风太大,对缆车的运行十分不利。

她和其他在延庆赛区驻训的预报员观测到,1月17日到19日期间,有一次冷空气过程,风力较大,预计将大于20米每秒,而赛事组织方原定在1月16日到19日期间进行比赛。“这个风速对缆车运行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不建议使用缆车。根据预报,随着冷空气逐渐过境,20日风会逐渐减小,低于20米每秒,对比赛影响不大。赛事组织方采纳了我们的预报意见,把比赛进程做了调整,决定20日再开始比赛。最终,比赛顺利进行。”

预报员们所做的,就是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局限,帮助运动员达到更快、更高、更强。

冬奥电力

“智慧大脑”实时监测三赛区25座场馆电力运行

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冬奥电力保障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同步上线运行,实现奥运史上首次电力业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全景监视,全面支撑冬奥测试赛及正式比赛供电保障。

“智慧大脑”守护电力设备敏感的神经末梢

冬奥电力保障服务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冬奥保电指挥的重要枢纽,其核心为自主研发“智慧大脑”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

据介绍,这一平台可实现冬奥赛事期间北京、张家口两地三赛区25座场馆电力运行实时监测与统一调控,指导场馆电力团队开展巡视值守和应急处置,确保冬奥场馆供电保障。

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基于三维全景数字化沙盘建模,利用知识图谱、智能语音等前沿技术,构建统一监视、指挥、展示系统,满足首都供电高效指挥调度需求。同时,为北京冬奥组委提供电力业务领域数据交互和决策支撑,确保冬奥会供电保障体系高效运转。

国网北京电力冬奥办副主任徐剑介绍:“平台共接入29个业务系统,梳理归类电网、保障、物资、绿电等187项指标数据,覆盖了所有冬奥场馆和供配电网络,将可靠的保障服务延伸至场馆末端电源‘最后一厘米’,犹如一个‘智慧大脑’守护着电力设备敏感的‘神经末梢’,时刻感知设备运行状态和内外部环境,帮助指挥人员统筹全局快速作出决策,从而提升了供电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率。”

冬奥场馆每一度绿电可溯源、可查证

记者了解到,冬奥场馆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这是奥运史上的创举。为了保障绿色电力供应,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实现了从可再生能源电厂发电到冬奥场馆消纳全链条关键数据的上链接入与多维度动态可视化展示,让每一度绿电可溯源、可查证。

当前,“相约北京”冬奥系列测试活动正在进行。结合本次冬奥测试活动整体安排,国网北京电力投入供电保障人员10560人,组织搭建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场馆保障团队三级指挥体系,制定供电保障方案、应急预案,推进场馆临电服务项目建设。同时,落实落细疫情防控举措,广泛应用氢能源发电车、巡检“机器狗”、防撞无人机、耐低温不间断电源(UPS)等“黑科技”装备,全力确保首都电网平稳运行,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稳定、可靠、灵活的电力供应。

北京冬奥将用上这些电力“黑科技”

10月26日,一批充满科技感的北京冬奥电力装备在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外亮相。

电力“机器狗”

昨日亮相的这两只“机器狗”一只白色,一只黑色。这两只“机器狗”的主要功能是设备“巡视员”。技术人员可应用电力巡视“机器狗”进行远程巡视,在场馆各复杂地形下完成例行巡视、表计抄录、红外测温、简单操作、后台分析等。

充气式保障舱

充气式保障舱也被称为“雪屋”,其作用是方便电力保障人员在寒冷的天气下户外值守作业。其“屋顶”覆盖着光伏面板,可通过太阳能(000591,股吧)发电以满足“雪屋”的日常用电需求。舱顶为透明设计,走入舱内,阳光十分通透,同时这一设计还能为夹层和舱内环境加热。

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冬奥办高级工程师黄烁介绍,“雪屋”将方便电力技术人员在延庆等高海拔地区户外零下30至40摄氏度时也能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状态。

氢能源发电车

黄烁介绍,氢能源发电车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这是国内首次研发的大功率清洁能源发电车。其次,其使用的是氢能,实现零碳排放,同时车辆底盘也是用电力、零碳排放。另外,一旦场馆的重要负荷发生故障,氢能源发电车可零秒迅速接入,持续为场馆重要负荷供电。

冬奥交通

赛时所有交通服务车辆将安装ETC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获悉,目前交通领域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冬奥村东等5处临时交通场站基本完工,将为赛会服务车辆提供驻车保障。同时,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也将在年底前完成,各项赛会交通保障方案、应急预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完善中。

服务赛会保障的临时交通场站已完工

截至目前,京礼高速(北京段)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大修、松闫路大修等道路设施全部就绪。京礼高速公路彻底打通了北京市至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赛区的高速快速通道,从北京西北六环出发到延庆约50分钟,从延庆到张家口市崇礼约1.5小时。

冬奥村东、冬奥村南、亚投行西、石景山、公交停保中心5处临时交通场站已建成,为赛会冬奥服务车辆提供驻车保障。下屯临时场站正在进行环境改造和临时休息室设计,预计11月底建成。

交通设施无障碍升级改造将于年底前完成。目前,已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将对涉及的盲道、坡道、公交站台、地铁车站等相关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冬残奥会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梳理确定交通行业40类风险等级

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全市交通安全顺畅,公共交通保障有力,赛会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运转,交通部门根据冬奥会冬残奥会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相关交通运输保障需求,牵头编制各项交通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在交通保障方案编制方面,城市交通运输保障方案提出了重点道路、枢纽场站、场馆周边交通保障方案,为赛会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顺畅夯实基础;高速公路快速通行保障方案,明确了冬奥会收费公路通行政策,赛时所有交通服务车辆均将安装ETC,使用收费站专用通道,实现精准快速通行保障。

此外,在风险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制方面,开展交通行业安全风险评估,梳理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省际客运、危险货物运输、枢纽场站共8个交通行业、40类风险,确定各类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管控及应急措施;针对恶劣天气、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以及轨道、公交客流大面积聚集等突发应急情况,制定交通运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交通行业安全手册,开展规范化防控。

冬奥医疗

竞技、竞速赛道每隔三四百米设一个医疗站

高山滑雪医疗官梁学亚告诉记者,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定点医院组织实施的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团队,已完成2020年1月的“十四冬”和2021年2月的“相约北京”高山滑雪邀请赛两项测试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

高山滑雪被喻为冬奥会比赛的皇冠明珠,其赛道表面为冰状雪,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特别是竞速赛,运动员从山顶下冲的最快速度可以达到140公里/小时左右,受伤的发生率15%至20%,不仅是雪上比赛项目中受伤率最高的一个,也是医疗救援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承担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保障任务的医疗力量,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内的十几家医院、北京120急救中心、北控的救援队等,还包括2架直升机和机组人员及机上医护人员,提供空地立体救援。

在高山滑雪竞技区和竞速区,分别建立了运动员医疗站、观众医疗站、停机坪医疗站,每个运动员医疗站中配备四名医生、四名护士,观众医疗站中配备三名医生、三名护士,停机坪医疗站配置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医疗站的医护人员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赛时配备八辆救护车,每辆救护车上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司机三个人。

在竞技、竞速赛道上,每隔三四百米设立一个赛道医疗站(FOP),每个赛道医疗站配备两名滑雪医生和四名救援队员,滑雪医生来自北京十几家三甲医院。赛道医疗站救援人员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进行救治。

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999)及医护人员、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派出的一架H155救援型直升机、一架H135转运直升机及其机组、医护、直升机调度与相关管理人员。直升机从保温机库飞抵赛场仅需要5分钟的时间。为了飞行安全和竞赛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每小时监测和预报场馆天气情况,准确率已超80%。

2022年2月4日至3月13日,北京冬奥会期间高山滑雪医疗团队将闭环管理。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王景曦 裴剑飞 戴轩

特14-特1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