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

2021-10-27 19:53:47 和讯  人民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关系中国前途命运。

要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要老想着争优惠政策,而是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

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开放的自信。吸引更多中高端项目落地,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

——习近平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中部,战略意义举足轻重。

“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补补钙’,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多次到中部六省考察调研,并专门召开座谈会,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把脉定向。

2020年,中部地区以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25.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2%的GDP。

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中部这片孕育过华夏文明的古老土地,正在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里的制造业发展。

“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9年5月21日,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一幅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画卷,在中部大地铺展开来。

江西赣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走进赣州稀土集团,一条增长曲线分外亮眼:主营业务收入2019年同比增长56%,2020年同比增长6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6%。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这家稀土龙头企业何以逆势上扬?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考察赣州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赣州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志宏说。

从赣州稀土集团驱车来到其参股企业——江西金力永磁(300748,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步入企业展厅,一件件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引人注目。

“就是在这里,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金力永磁公司的情景,谢志宏激动不已,“在赣州稀土产业跨越发展的关口,总书记指明创新发展的方向,指引稀土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在创新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将长板进一步拉长,“中部制造”加速蝶变。

难忘湖南长沙高新区那座世界级“灯塔工厂”。

这是中联重科(000157,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千亿元布下的“超级产业项目”。这座智慧产业城,2022年将基本建成,届时传统制造将全面升级为智能制造,平均每6分钟产出一台挖掘机。

这也是中联重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的变革性举措。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愈发明晰了前进的方向:“今天不忍痛转型,明天就会面临更大痛苦。”

当时,中联重科跌入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波谷。但那几年,中联重科坚持做智能制造的“加法”,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造全球一流的塔机智能工厂、国内领先的高机智能工厂。

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峰回路转。中联重科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6.54%,创造了史上最好业绩。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7%。

难忘湖北武汉光谷、江西南昌光谷那“一束光”。

“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考察烽火科技集团时的重要讲话犹在耳畔,这家武汉光谷企业以5G、光通信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又进一步增强——在国内首次完成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可实现一根光纤、近300亿人同时通话。

如今的武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

“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带领技术团队,历经十余年数千次的实验,研制出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近年来,江风益团队又突破了高光效黄光、绿光、纯LED照明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批量生产。

依托世界级的技术,南昌光谷形成有国际特色的LED全产业链。

从“芯屏器合”(芯片、显示屏、装备制造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成为安徽产业新地标,到新能源汽车、盾构机、智能手机等成为河南制造新名片,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向创新要动力,中部地区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跑出加速度。

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要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要老想着争优惠政策,而是要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

“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这是中部六省的不懈作答——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走进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感受最深的,是“煤老大”转型发展的不凡历程、火热劲头。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而眼前的政务服务中心改革创新展厅,一个个“硬核”科技成果振奋人心:成功解析人源Ⅲ型胶原蛋白核心功能区原子结构,实现100%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大规模产业化;高纯半绝缘4H—SiC单晶衬底打破国外垄断……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道世界性难题。”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晋平曾任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党工委书记,他感慨道,“通过几年来的先行先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解决这道难题,必须开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2020年5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这项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调研时提出的课题。这件事,我始终很关注。”“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语,李晋平和同事们牢记在心。

从理念、产业、要素,到体制、政策、环境,一场深刻变革在三晋大地激荡开来。

昔日的山西,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如今的示范区,一项项制度创新,刀刃向内、敢为人先:首创“一网通办+一话通办+全程帮办”,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示范区成立以来,营商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新开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一煤独大”的山西工业朝着“结构反转”目标稳步迈进:2021年1至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7%,比煤炭工业增加值增幅高20.3个百分点。

行走荆楚大地,浴火重生的勃勃生机,令人感奋不已。

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帮助湖北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同全国一道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0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

立足应急保稳,全力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助企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一场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在荆楚大地打响。

“各地各部门及工作人员争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实打实地帮助企业,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2020年公司利润较2019年增长3倍多。”武汉高德红外(00241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眼神里透着自信。

激发新活力,汇聚新动能,2020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恢复到2019年的95.6%,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8.5%。

贯通“产学研”,建设科技大市场;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强磁场;接轨“沪苏浙”,构建创新共同体……眼下,安徽正着力厚植制度创新优势,努力塑造科技创新策源新优势。

抓住关键布局落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中部大地上,“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势头正劲。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高质量发展,开放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要有打开大门开放的自信”“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更强信心、更大动力,中部地区加快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

河南郑州,一组逆势增长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2020年2月16日,中欧班列(郑州)冲破疫情的阴霾,率先恢复去回程常态化开行,全年累计开行1126班。自2013年7月首班开行以来,至今年6月30日,累计开行4637班。

今年上半年,郑州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13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1%;完成货邮吞吐量34.1万吨,同比增长33.6%,客货运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深入郑州,开放发展脉动生生不息,清晰呈现。

——由对外开放的跟随者,变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探路者。

郑州国际陆港,集装箱卡车穿梭往来,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来到郑州国际陆港考察,希望我们‘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桂勇说。

从持续创新“一单制”“门到门”全链条服务,到率先开发冷链运输,中欧班列(郑州)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体现运营质量的指标名列前茅,成为欧亚大陆桥的一支活跃“钢铁驼队”。

走进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开保税直购体验中心“中大门”,只要出示身份证,即可购买进口商品,当场清关,立等可取。高效交易的背后,是每秒1000单的通关处理能力,是跨境O2O线下直提模式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考察了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勉励我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大胆试、大胆闯,河南探索的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织出的“网上丝路”成为跨境电商的风向标。

——枢纽带动物流、物流吸引产业、产业塑造都市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郑州机场,一派繁忙。“我们加快推进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搭起了全球枢纽航线网。郑州作为‘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河南省机场集团董事长康省桢说。

依托“空中丝绸之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崛起,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020年同比增长12.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2.7%。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打造出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着力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说。

从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到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广袤中部开放发展步履铿锵。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2日深入公司车间考察,希望我们用好我国交通发展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创出更大的天地。”太原重工(600169,股吧)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玉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创新支撑、优势集成、智能制造,如今太重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可以生产全球任何标准的轮轴产品。公司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一半以上。“我们有一个目标,希望有铁路的地方,就有太重轮轴。”韩玉明说。

坚定不移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联重科也打开了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

2015年5月12日,白俄罗斯。在中白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詹纯新说,目前公司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公司海外销售订单75%以上。

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迈上新台阶,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也在跨入新阶段。以自贸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建设为重点,中部地区正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塑造国内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本报记者胡健、郑少忠、何勇、韩俊杰、程远州、乔栋、王丹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刘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