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周刊》11月1日文章,原题:英美对华政策的内部矛盾 英美对华政策正在民粹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摇摆,最新迹象显示,两国都进入新的对华战略模糊阶段。从拜登到约翰逊,一方面表示要竞争对抗,另一方面又释放和为贵的信息,强调合作的需要。这折射出英美内部矛盾,要在民粹洪流中打起反华旗帜,内政上都将抹黑中国当成民粹祭品。但在现实主义算计上,又要避免与北京的紧张关系升级,骨子里为了现实利益还要搞好对华关系。因此前言不搭后语。尤其最近全球供应链紧张,英美超市都非常缺货,让民众面对“最寒冷冬天”阴影。而中国是全球工厂,这使北京在外交上底气十足。
美国将内部一切问题归咎于中国崛起。中国是最佳靶子,能消美国万古愁。诡异的是,这个靶子又是美国的救命稻草。若中国真与美国脱钩,货品不销往美国,不许美企进入中国市场,美国承受的痛苦会远大于中国。因为中国早已发展内循环,很多商品自给自足,而美国没有这种能力。今年中国“双11”估计将创新高,商品多是国货。反观美国,正为圣诞节物资短缺发愁。加州海岸停满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船,但疫情下码头工人严重短缺。中美比较,就可看懂到底谁靠谁了。
英国方面,从香港到新疆问题都在消费中国,用来巩固民粹选票。但英国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中国在5G与人工智能上的优势,若伦敦继续拒绝,就会拖慢英国现代化进程。伦敦市民来到中国内地和香陆,赫然发现地铁车厢里能打手机,而在伦敦这是不可能的。若华为出马,参与改造英国老旧地铁通信,几个月就可搞定。约翰逊政府痛定思痛,还是要回归务实,加强吸引中国新一波投资与经济交流,引进中国在高新科技方面的最新成就。再用傲慢与偏见看中国,只会哑巴吃黄连。
中国的应变之道,就是掌握内循环的力度,按自己的节奏发展,不惧英美变幻莫测的政策。北京面对政经变局,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慎谋能断,背后就是有内循环的底气,是强大国家竞争力的底蕴。(作者笔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