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

2021-11-03 14:57:51 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据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1个组织。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有不少创新举措,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向外国人全部开放。

严格控制奖励数量,三大奖授奖率下降至14.9%

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严格控制奖励数量。据悉,提名制实施以前,三大奖的授奖率保持在30%左右。随着受理数量的增加,奖励数量的控制,2020年三大奖通过项目进一步减少,授奖率下降至14.9%,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较2019年减少20%。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纸质版提名材料延期接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初评克服疫情影响,应急调整为网络会议评审,如期完成评审工作。

持续激励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有的聚焦基础研究,如数学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如“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加速了我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

两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平均年龄47.3岁)原创性地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为催化过程和催化剂设计走向“精准”建立了理论基础,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平均年龄44.3岁)的研究成果“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有机-有机自组装软模板合成介孔材料思想,首次将功能介孔材料从无机骨架扩展到有机高分子材料,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

强调成果应用积淀,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至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

自然科学奖项目“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是项目组立足祖国边疆,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取得的成果。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从1979年建立以来,深入研究“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以及早期干预”这一科学问题,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

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

为贯彻实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关于三大奖调整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的要求,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2019年首次在自然科学奖中试点向外籍专家开放。2020年,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向外国人全部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7个国家的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中外科学家们携手在基础研究、全球性问题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为助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