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叶子
过去一年,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已如期形成,上海的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20年度上海共有48项牵头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7.45%。在表彰作出重大科学发现成果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上,上海科研团队的9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奖,占全国的19.6%。
时隔18年,上海再次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14年,上海民营企业牵头的项目重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上海牵头获得国家一等奖数量最多的一年,总共牵头获得4项一等奖,占全国的17.39%。这也是上海首次同时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三大奖”一等奖。
在全国提名数量日益增多、授奖数量日趋减少的大背景下,上海获奖总数及在全国占比仍稳中有升。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中心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自2014年以来,上海占全国自然科学奖的比例首次超过科技进步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多年来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和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和人才团队培育,上海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原创能力不断提升,正持续涌现具有影响力的前瞻性和理论性的高质量成果。
从奖项领域分布看,上海市的获奖成果涉及领域覆盖了全国近半数的学科评审组,在化学、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材料与冶金、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工程建设、农业等领域“多点开花”。基础性学科和大健康领域具备优势。48项获奖成果中,化学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各2项,数学和基础医学各1项,近两年上海在上述基础性学科获奖14项。
从获奖主体看,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各展所长、协同创新,特别是跨区域牵头组织和辐射带动,成为上海市科研团队加速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表现活跃。在48项获奖成果中,上海企业共获得4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占上海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此外,相较2018年和2019年,2020年上海获奖通用项目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多。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民营科技企业牵头获一等奖,是上海时隔14年再次由民营企业牵头获此殊荣。
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开展高水平创新的能力突出。在22项牵头完成的通用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中,高校16个,占比72.7%(2019年为81%);科研院所3个,占比13.6%(2019年为9.5%);企业3个,占比13.6%(2019年为9.5%)。自然科学奖方面,高校牵头7项,科研院所牵头1项;技术发明奖方面,高校牵头2项,科研院所牵头1项;科技进步奖方面,高校牵头7项,科研院所牵头1项,企业牵头3项。
总体来看,高校依然是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但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数量和比例较2019年明显提高。在16个高校牵头的通用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7个,复旦大学3个,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各2个,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各1个。
在奖项合作方面,长三角一体化等跨区域科技合作紧密。上海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27个通用项目中,有跨省合作单位的获奖项目25个,合作单位来自全国26个省级区域。
上海市科研团队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最为频繁,13个获奖项目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合作机构,占25个合作项目数量的52%。此外,上海与云南、贵州等地的对口科技合作,也为上海的科研机构拓宽了合作网络。例如,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作为牵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重要参与单位就有来自云南的科研单位和企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