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三季报营收增长352.19% 亏损收窄 加大研发力度推进高端转型

2021-11-08 10:53:11 和讯 

  近日,北汽蓝谷(600733,股吧)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19%;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31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亏损也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北汽蓝谷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剥离低效资产。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7亿元,1-9月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42.23%。

  多项数据显示,北汽蓝谷经营情况不断向好。在专注高端制造的同时,公司发力极狐品牌建设敲开对私市场的大门。到了今年第四季度,北汽蓝谷将与华为等合作伙伴一道部署智能科技,还将全力实现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小批量交付。

  研发、销售费用持续增长 “极狐”打开对私市场

  三季报显示,北汽蓝谷1-9月的销售费用为10.22亿元,比2020年同期的5.92亿增长了72.64%。研发费用投入为6.5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22亿元增长了约2.3个亿。

  据悉,北汽蓝谷在今年继续加大了对高端品牌极狐的投入,望借此打开对私市场。

  2020年,自极狐阿尔法T和阿尔法S两款车型上市后,基于其硬件和电池品质,极狐车型拥有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从9月的市场成绩可见,极狐交付量为614台,已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月平均增长率53%。在第三季度,极狐交付量环比增长达183%,已显示出市场上行迹象。

北汽蓝谷三季报营收增长352.19% 亏损收窄 加大研发力度推进高端转型

  可以说,极狐的销量增长,与北汽蓝谷全新的渠道布局策略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北汽蓝谷一直在加快直营与分销相结合、城市商务区展厅与交付中心相结合的市场渠道布局。

  10月10日,位于北京亦庄的极狐交付中心正式营业,成为极狐品牌建立的北京首家直营交付中心。随着用户消费升级和汽车智能网联的到来,以交付中心为代表的全新销售服务体系还会发挥更大价值。

  按照公司的规划,北汽蓝谷还将持续扩大极狐渠道,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等24个重点城市的全覆盖,对私市场将进一步打开。

  从北汽蓝谷过往的销售数据来看,2013年-2019年,公司连续七年夺下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其中,大概有70%的车辆卖给了B端,即用于出租车、网约车、租车等营运,品牌认知度也因此不断攀升。

  不过,随着近两年疫情的出现,人们出行意愿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汽蓝谷的销量。

  因此,北汽蓝谷战略布局的调整势在必行,伴随着极狐敲开对私市场的大门,公司正在将过去以对公市场为主,向着同时兼顾对私、对公市场的模式进行转变。

  携手华为 占据智能汽车时代先机

  通过自身高性能与高安全的三电技术等核心优势,北汽蓝谷一直在寻求为极狐车型扩大智能化新技术应用空间的机会,例如,选择与华为等科技企业开展合作。

  今年4月,北汽和华为联合发布了高端电动车“极狐阿尔法S”,普通版售价为25.19—34.49万元,华为HI版售价38.89—42.99万元。

北汽蓝谷三季报营收增长352.19% 亏损收窄 加大研发力度推进高端转型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是第一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和华为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智能汽车,有华为的背书,该智能汽车在当时受到了大量关注,也给广大投资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期间,北汽蓝谷一直与华为全力推进该车型的量产准备与测试工作。在今年9月初,100台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产线验证车正式下线,并进行公开道路测试,以确保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小批量交付。

  9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的公告称,还将与华为签订全面业务深化合作协议,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联合品牌,并于2021年底前实现“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合作。

  该次合作深化涵盖研发、营销等多个方面。从研发方面来看,双方将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和开展联合开发、测试和验证;而营销方面,双方也将就营销渠道共享制定细化方案并实施,实现产品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的销售。

  不久前,根据华为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未来十年,新能源车企的车载算力将整体将超过5000TOPS;车载单链路传输能力将超过100G,而华为将在智能驾驶、智慧空间、智慧服务和智能生产方面有所作为。

  对于北汽蓝谷而言,在与华为的合作中,自身的智能网联化程度会不断加深。

  在双方联合打造“面向下一代的世界级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基础之上,极狐全系车型的智能化升级空间更大,有望让北汽蓝谷在新能源行业的智能化阶段占据先机,北汽蓝谷的投资价值也将逐渐展现。

(责任编辑:董云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