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谈中国经济:跨周期调节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看好全年经济稳中向好

2021-11-09 15:47:25 财联社  卢丹

  财联社(上海,记者 卢丹)讯,细数2021年三季度经济数据,“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是受访的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谈及最多的词汇;而这一态势的保持,与国家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成效紧密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这一经济数据如何解读?数据背后又有哪些亮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财联社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他们对三季度经济数据、政策跨周期调节成效和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给出了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三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诸建芳分析表示,三季度经济运行确实受到了一些冲击因素的扰动,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7月下旬开始,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疫情风险,干扰了消费的恢复;二是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始暴露出债务违约风险,对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带来了负面影响;三是在电力供应出现缺口的背景下,部分工业生产受到了限制;四是大宗商品价格较快上涨,对下游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但是,总的来看,经济仍然维持了4.9%的增速,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态势持续,而且不乏亮点。”诸建芳谈到。

  诸建芳介绍了组成4.9%这一整体数据背后的亮点数据。例如,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22.7%,最近两个月单月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背后反映出强大的中国制造能力和完备的供应链。再如,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远高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的3.6%,在高技术制造业的带动下,8月、9月两个月的制造业投资增速都达到了6%以上。

  王涵重点从三方面分析了对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理解。

  第一,2020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在2020年下半年基数效应较高的影响下,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5.2%,比上半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第二,2020年经济运行前高后低,也意味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单季经济增长数据冲高回落也是正常现象。

  第三,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运行先后受汛情、疫情扰动,在此背景下三季度经济运行环比实现正增长,保持恢复态势。

  王涵表示:“综合考虑2020年经济运行特征以及2021年以来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当前经济运行依旧处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趋势中。”

  2021年已经进入收官季度,展望2021年全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诸建芳认为,2021年全年可以实现8%左右的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仍然可能超过5%。

  他分析说:“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退,比如国家通过一系列稳供保价政策的实施,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已经被初步遏制,电力短缺导致限产限电的问题有所缓解。另一方面,一些积极的因素还在持续发挥作用,比如10月贸易顺差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仍然在发挥巨大作用。只要短期内疫情因素的影响可控后,消费也会回到恢复趋势上来,从而带动整体经济运行延续恢复趋势。”

  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成效显著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与国家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紧密相关,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也对提高经济的韧性大有裨益。

  诸建芳表示:“总体来看,国家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成效是比较显著的。”诸建芳具体从两方面分析了原因。

  一方面,面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时精准发力,有效避免了不利因素演化成持续的负面影响,三季度经济仍然表现出来较强的韧性,而且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如果从疫情后的两到三年整体来看,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走出负面冲击,率先基本回到了趋势增长水平,虽然短期内一些冲击因素使得经济还没有完全回到潜在水平,但是与全球其他国家对比,中国的经济已经明显领先一步。

  另一方面,我国并没有在面对冲击因素的时候,采取像一些国家那样极端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全社会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从二季度末的265.4%下降至264.8%,至此,前三季度共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这也为未来保持宏观经济整体平稳健康运行打下了基础、留出了政策空间。

  宏观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让许多企业在汛情、疫情考验下度过了难关,而且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仍在延续。

  王涵分析,2021年下半年以来,小微企业在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中,受到的压力较大,宏观政策也在多措并举积极进行跨周期调节,为应对疫情灾情对小微企业的不利影响,2021年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工作。货币政策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普惠小微贷款维持较高增长态势,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特征。财政政策方面,2021年10月2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着力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其中近10年就新增了1亿户。个体工商户数量也已突破1亿户。亿万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大关、国家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承载了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仅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

  王涵表示,“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聚焦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难题,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包括财税、金融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举措不断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亿户这组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获得较大改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对稳就业的贡献不言而喻。诸建芳表示:“我国一直通过创新实施宏观政策与深‘放管服’改革协同发力,来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因为保住了市场主体,也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就业也就稳住了居民收入和消费。等到阶段性的不利冲击因素过去,经济就会展现出更大的活力。”

  诸建芳进一步分析,从就业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已经降低到了5%以下,也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可以说,发展市场主体方面的成效非常显著。

  随着经济企稳恢复,看好权益类资产配置价值

  国家统计局在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中介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3.8%。

  由此可见,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仍将继续引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

  诸建芳认为,如果从季度看,债券仍然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一方面是流动性仍然充裕,另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初步止住了快速上升的势头,价格上升对名义利率上行构成的压力阶段性缓解。这种情况下,商品特别是工业商品的配置价值可能有所下降。时间再拉长一点,随着经济的企稳恢复,权益类资产仍然具有更大的配置价值。

  王涵分析,当前海外主要经济体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随着疫情导致的经济运行脉冲逐渐消退,中国经济运行将逐渐往新常态增长中枢回归,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也需要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他认为,从资产配置角度看,未来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居有重要作用,资本市场不断向好是确定性较强的趋势,在此过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结构调整,也会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技术创新、新兴产业、绿色转型等都是可以关注的资产配置领域。

(责任编辑:韩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