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重要政策信号频发: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12月7日,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
最近一系列的政策释放了哪些信号?又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降准靴子落地
银行板块“涨声”响起
降准靴子落地。人民银行12月6日公告称,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央行称,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时隔5个月,2021年的第二次降准落地。面对利好,银行板块走势较强,板块上涨0.71%,位居板块涨幅榜前列。
市场认为,临近年末降准,一是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平滑经济增长曲线,率先进行跨周期调节。同时,此次降准符合市场主体所需,体现了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增加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降准消息落地,逆回购继续“地量”操作。7日央行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12月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持平前次。
12月以来,央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已连续5个工作日保持在100亿元的“地量”水平,较11月下半月连续多日的500亿元、1000亿元级别有所下降。
Wind数据显示,7日当天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12月15日将有9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
资金面来看,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截至12月7日,Shibor短端品种涨跌互现。隔夜品种上行31.3bp报2.13%,7天期上行3bp报2.159%,14天期上行8bp报2.167%,1个月期则下行0.1bp报2.357%。此外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的产品也都出现小幅下降。
显示降准之后,资金面平稳。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直言本次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此次降准能够直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银行优化资金结构,提升资金配置能力,但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降准释放出流动性,可刺激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情绪,对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具有“普惠”效应。
从今日A股情况来看, 银行指数上涨0.71%,排名前列。32只银行股收红,3只收平,仅有6只下跌,且跌幅有限,除了瑞丰银行下跌3.1%之外,其余5只的跌幅都不足1%。涨幅最大的是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上涨3.78%,杭州银行上涨2.98%。
中银证券分析师林媛媛表示,目前银行板块持仓、估值均居历史低位,股息率不断提升,反映市场对经济、房地产和城投等可能风险的悲观预期充分,随着市场对负面因素持续消化,年底年初宽信用等稳增长政策加力催化下,特别是房地产政策持续改善,银行板块行情可期。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待经济数据见底回升的信号,亦是后续股价动力。结构改革长期主线下,经营管理能力或为选股核心。
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全面降准之后,又迎来好消息。
记者获悉,央行近日下发文件要求,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
在量价支持下,支农支小再贷款规模明显提升,截至9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4747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9937亿元,两者余额总计较6月末增加1149亿元。
在市场分析看来,本次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是央行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国内经济面临复杂形势,需要在保持总量适度的情况下,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
央行通过定向“降息”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可降低小微企业、“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稳定就业、促进内需加快恢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这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三农”、小微企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据了解,再贷款是典型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资金运用有明确的要求,确保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有特定用途要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的信贷投放。
温彬指出,从量方面看,截至今年9月末,支农和支小再贷款余额约为1.47万亿元,今年四季度还将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提高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从价方面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
会议关于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重点领域部署如何,对于投资有哪些启示?
经济定调“稳字当头”,财政“精准、可持续”,货币“灵活适度”。
会议提出“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科技创新。
兴业证券指出,关注明年对投资、制造业提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金融良性循环,扩大内需战略等相关领域工作部署中的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则认为,“逆周期”调控开启,短期追涨意义不大。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确认政策将转向“逆周期”调节,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态度转暖,标志着新一轮逆周期调节的到来。
券商配置策略:低估值+高景气
平安证券:短期关注价值板块的修复,长期聚焦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
短期关注房地产、金融和消费的修复。
在稳增长与防风险的背景下,房地产政策约束有望迎来边际缓和;在扩大内需的基调下,关注前期已经过部分调整的消费板块;在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趋势下,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相对受益。
长期来看,“共同富裕”仍是政策主脉络。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抓手,建议关注科技产业的相关机会,具体包括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产业以及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
另一方面,关注消费升级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机遇,包括宠物经济、线上文娱、健身消费等新消费板块,以及化妆品、服装、家纺、 电子产品等行业在高端品牌方面的突破。
国海证券:逆周期和低估值板块存在阶段性机会,中期仍聚焦高景气成长板块。
总的来看,近期政策表明当前“稳”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在政策更加注重稳增长的环境下,建筑建材、工程机械、电力等逆周期板块以及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板块存在阶段性机会,中期仍聚焦新能源等高景气成长板块,关注三条线索:
一是绿色发展,如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循环经济等;
二是高端制造,如半导体、国防军工等;
三是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浙商证券:决战金融地产,把握黄金投资窗口期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认为在政策有托底与重磅会议定调的双重利好之下,本轮跨年行情有望徐徐展开。
降准是信号弹,宽信用稳增长将验证,明确看多金融地产,其中重点看好优质银行、头部券商和龙头地产。未来4-5个月均是布局大金融板块的黄金窗口期。
国泰君安:展望2022年,高景气与低估值并驾齐驱。
新能源:财政积极发力,能源新基建有望形成突破,推荐新能源车、光伏等高景气方向;
科技制造:功率半导体与元宇宙 VR/AR 设备;
金融地产:宽松预期助力,金融地产迎来修复空间;
消费:加速迈出预期底部,推荐业绩有支撑且负面预期淡化的白酒、生猪、汽车零部件等方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