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赛场“五朝元老”张昊:培训补冰员 用另一种方式“参赛”

2021-12-15 01:07:10 新京报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当天,张昊在北京体育大学给冬奥补冰员进行培训。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冬奥宣讲团的成员里,有一位冬奥会赛场上的“五朝元老”——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昊。今年34岁的张昊参加过盐湖城、都灵、温哥华、索契、平昌5届冬奥会,他曾和搭档张丹挑战前所未见的超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

今年12月,张昊因为伤痛不得不选择退役,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冰雪事业。张昊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和艺术学院冰上舞蹈班从事教学工作。在冬奥会来临前夕,张昊在北京体育大学为冬奥会“补冰员”培训,他还参加了冬奥宣讲团,向大中小学、医院、社区等推广冰雪项目、助力冬奥。

在冬奥会倒计时50天之际,张昊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讲述他与冬奥的故事。

因坚持训练 曾经差点患上败血症

新京报:花样滑冰的训练是什么样的,能给我们讲讲吗?

张昊:冰上运动员要面临体能和伤病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例如力量训练、陆地训练、托举舞伴,每天我都要举起五六万斤,胳膊、膝盖、腰部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比赛和高强度的训练,让我接受过五处不同部位的手术。之前我发现小腿起了一个红色的包,非常疼,医生嘱咐不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可是我的组合是新编排的节目,新练的技术动作,双人滑是需要两个人高度配合的项目,如果我休息,舞伴怎么办?咬着牙我再次投入到训练中,没想到红包慢慢变成了黑包,小腿肿得快跟大腿一般粗。

医生说这是软组织感染,再等下去可能就是败血症,所以要马上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经过短暂的恢复期后我又投入到了高强度的训练。

新京报:是什么支撑你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训练?

张昊:我一直有一颗夺冠的心,我无法忘记离夺冠最近的那一次:2006年2月13日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当时我和搭档张丹位列第二,落后第一名3.88分,有希望夺冠的选手一般会被安排在最后一组出场,而当时我们就是压轴出场。

我和张丹决定要向世界呈现前所未见的超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简单说,就是男选手将女伴抛出,女伴在空中完成纵轴的四轴旋转后落地。在当时乃至技术水平高速发展的现在,很少有双人滑组合能够在国际比赛中以100%成功率完成这一动作,而这个动作就是我和张丹的杀手锏。

音乐《龙的传人》响起,我心里很清楚,此刻也许就是中国运动员改变历史的时刻,此刻也是现场和收看实况转播的亿万中国观众翘首期待的时刻。

按照提前编排好的动作,踩着音乐的节拍,我将搭档抛在半空中,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她在空中旋转,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可万万没想到意外发生了,落地的一刹那,搭档重重地摔在了冰面上。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她的膝盖摔在冰面上发出的尖锐又扎心的声音,还有现场观众惊叹和惋惜的声音。根据国际滑联的规定,比赛中断后,只有两分钟的调整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这两分钟之内继续比赛才能获得有效的成绩。

新京报:在当时,这一定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选择吧?

张昊:是。放弃还是继续?张丹抬头看着我,疼得额头上都是汗,却又露出我无比熟悉的坚定目光。我用力扶起她,重新进入比赛场地。《龙的传人》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坚持以几乎完美、零失误的技术动作完成了剩余的比赛。

新京报:这次比赛取得了亚军的成绩,心里会有遗憾吗?

张昊:比赛结果是亚军,虽然在当时已经是中国队在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在我们的心中仍有万般的不甘和遗憾。我们作为运动员,每一份努力、每一次拼搏都是希望能够为祖国争夺奖牌。我知道,金牌并不代表一切,但是我总觉得遗憾和歉疚,总觉得本可以做得更好。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完成比赛回国后,国内外的媒体朋友们和很多观众都在支持我们,说我们的竞技体育精神感动了世界,说我们诠释了奥运精神,说我们成为了都灵奥运会的英雄。比赛的遗憾和不甘很快就被感动和温暖填满。

从事补冰工作的教学指导 助力冬奥

新京报:你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张昊:从事花样滑冰三十多年,我参加了近400场比赛,夺得奖牌200多枚,经历过巅峰和辉煌,也品尝过挫折和失败。很多人说我该休息休息了,今年12月1日,我也因为伤痛不得不选择退役。

但为了推广冰雪运动、继续坚守在我所热爱的运动领域,我决定留在母校北京体育大学,教学生们学习花样滑冰和冬季运动知识。

目前我以教学工作为主。我的学生在冬奥会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冬奥的相关演出,同时作为补冰员助力冬奥。平时我会给他们进行补冰工作的教学指导,教他们如何又快又稳地将被冰刀刮花了的冰面铺平。

现在我也是冬奥宣讲团的成员之一。在工作的空余时间,我大力推广冬奥及冰雪项目。目前我已经进过六七十所中小学,还有大学、医院及社区,进行冬奥的宣讲,让更多人了解冬奥文化,热爱冰雪运动。

新京报:你在北京体育大学如何培训补冰员?

张昊: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常常会有点冰的动作,这个动作会在冰面上留下坑,或大或小。这时就会有工作人员过来浇冰,浇冰之前就需要志愿者们进行补冰,这样有助于冰面完整。下一组运动员就不会因为有坑出现失误,进而影响成绩。

专业的补冰员需要先用雪将坑补平,再浇水,用卡尺将多余的雪刮开。我们学校参加冬奥会的补冰员都是专业的滑冰运动员,他们知道怎么滑,但是之前都不知道如何补冰。所以需要经过我们的培训,用最短的时间把冰补齐。

比赛的中场时间为10-15分钟,有80到100个坑需要补冰员们补齐。所以需要补冰员们做到快、准、狠,这也是我在日常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新京报:你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有什么期待?

张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来了。希望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风采,为“家里”办的冬奥会赢得更多世界目光。这样就会让更多人热爱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我作为一名老运动员,完成了在国际赛场上征战的光荣使命。现在是冬奥会“北京时间”,奥运健儿们加油。2022,我们准备好了。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王美约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